“城商行一哥”正式“换将”。3月31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通过《关于聘任戴炜先生为行长的议案》,同意聘任戴炜担任北京银行行长,其任职资格尚需取得监管机构核准。
置身于净息差不断收窄以及外部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的行业背景下,北京银行正面临着业绩增长乏力、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挑战。戴炜的走马上任,有何深意?
戴炜(图片来自网络)
曾在国有行和股份行历练多年
1972年出生的戴炜于1995年7月获得湖南财经学院经济学学士;2003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据悉,湖南财经学院培养出不少金融界知名人士,如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前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理易都佑等。
从履历看,戴炜不属于内部历练成长型干部。他自1995年7月起参加工作,1995年7月至2009年9月分别在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工作。
2009年8月,戴炜加入北京银行。按照公开资料,他曾历任长沙分行副行长、党委书记、行长。2017年8月起,任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历任城市副中心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0年3月-2023年2月,任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3年3月,北京银行聘任戴炜为副行长。今年初,他出任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后代为履行行长职责,直至此番任命。
包括戴炜在内,北京银行从成立以来共有5任行长,其中首任行长是闫冰竹。他从2002年起担任董事长,掌舵北京银行超过10年。2024年年初,据《北京日报》消息,闫冰竹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核心高管的落马,也暴露了北京银行内控不严、转型滞后等问题。
闫冰竹(已“落马”)
实际上,去年以来北京银行高管已经出现大变阵。目前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霍学文、行长戴炜、副行长郭轶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徐毛毛、董秘兼首席财务官曹卓、行长助理梁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去年11月,监管部门刚核准了徐毛毛、郭轶锋任北京银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记者看到,按照公开履历,上述两名高管都是北京银行“老人”基层经验丰富。徐毛毛自1996年6月加入北京银行,至今已在北京银行工作了近29年;2020年至2023年,徐毛毛曾担任深圳分行行长。郭轶锋是“80后”,2003年毕业后在北京银行工作至今约22年。
霍学文(图片来自网络)
与戴炜搭班子的董事长霍学文在2022年初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位置上空降北京银行担任“一把手”,至今刚满三年。
“城商行一哥”掉队
尝到“属地红利”的北京银行,曾经是“城商行之王”,资产规模、营收、利润都长期稳坐城商行头把交椅。不过,近年来北京银行出现掉队,资产规模虽仍居城商行首位,但多个关键指标已经被赶超。比如营业收入被江苏银行超过,利润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超过,其“城商行一哥”的头衔也受到质疑。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尚未发布2024年年报。按照往年公开财报看,2019年至2023年,北京银行的总营收分别为631.29亿元、642.99亿元、662.75亿元、662.76亿元和667.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77%、1.85%、3.07%、0.01%和0.66%,增速下滑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为517.59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为206.18亿元,同比增长1.90%。不良贷款率1.31%,拨备覆盖率209.73%。截至2024年9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大关,至4.03万亿元。
如果以去年三季度财报为指标,在营收上,江苏银行以约623亿元力压北京银行(约517亿元);宁波银行的507亿元也近在咫尺;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紧随其后。
在净利润上,江苏银行去年前三季度约为282亿元,宁波银行约为207亿元,北京银行约206亿元。有分析指出,虽然北京银行资产规模领跑,但高息差的零售业务落后于其他头部,导致净息差较低,削弱了盈利能力。
不良率方面,2020年-2024三季度,北京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57%、1.44%、1.43%、1.32%、1.31%,实现多连降。不过作为参照,江苏银行最新披露的2024业绩快报显示,其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89%,拨备覆盖率为350.10%,均明显“技高一筹”。
其他指标方面,北京银行去年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70%,在结构上仍过于依赖传统利息收入。
戴炜出牌瞄准“专精特新”
在一众地方城商行的“围城”与对比之下,北京银行的经营数据显现了“大而不强”的特征。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坐拥地域优势的北京银行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摆在霍学文、戴炜等高管团队面前的重大挑战。
“区位限制了北京银行。”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北京是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总部所在地,行业竞争激烈。同时,北京的新经济属性很明显,互联网、科创类企业金融需求通过股权融资满足,分流了信贷需求。
如何破题?记者注意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创金融,或成为戴炜手中打出的一张“大牌”。在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有过历练,戴炜对于银行战略发展有一些见解。他曾表示,将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作为重要战略,把科创金融作为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战略任务,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系统性工程“一盘棋”谋划、“一体化”统筹、“一站式”推进。
在戴炜看来,中小银行需走出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之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由之路。银行数字化转型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业务产品模块化,将内控过程数据化,重塑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有效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水平。
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论坛(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今年3月底的“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透露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北京银行服务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贷款余额超千亿元,服务北京地区80%的创业板、71%的科创板、74%的北交所上市企业及73%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初,霍学文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银行面向未来更应为资源整合者、产业推动者。
不过,据记者观察,1965年9月出生的霍学文已经逼近60岁的“红线”,对于其科技金融战略的持续落地也带来一定挑战。眼下,从“属地红利”到“区位之限”,北京银行还有待突围。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