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开展“粤来粤AI”大型研究,以多个篇章描摹发展现状,考量应用实效,研判治理风险,助力广东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协同探索人工智能监管模式创新。本次推出“有AI应用篇”系列报道,走访广东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揭秘那些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AI应用产品的研发故事。
第九期,走进广州老牌环卫企业——侨银股份,看AI如何训练城市“清道夫”,为一线环卫工人“保驾护航”。
国家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3年,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8262.5万吨,在过去,清运这些垃圾需要依赖数百万名环卫工人的高强度作业。而今,一台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智能环卫机器人,单日即可完成约3万~5万平方米区域的清扫任务,效率相当于3-5名环卫工人的协同作业量。
在广东,有一家老牌环卫企业,正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传统业务,以解决“环卫工人老龄化造成的人力短缺”,以及“一线工人的作业安全隐患”等问题。
有AI产品:环卫机器人
产品特性:
采用了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清扫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与激光雷达协同,能够实现复杂城市环境中的障碍物识别、自动避障、窄路通行、多模式清洁、自动充电以及一键任务分发等功能。
应用场景:
覆盖市政道路保洁、城市治理巡检、重大赛事活动护航等多场景,已先后在广东广州、云浮,福建福州、陕西渭南等地试点。
使用效果:
能够适应各类室外地形,自主规划最优清扫路径,替代高危路段人工清扫,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城市服务新利器:无人清扫机器人
在繁忙的城市干道上,一台小型轿车大小的设备正沿着非机动车道匀速行进,随着轻微的机械运转声,路面的落叶、纸屑被精准吸入舱内,遇到临时停靠的共享单车时,设备自动减速绕行,留下一道“丝滑”的避障轨迹。
这并非电影场景,而是无人清扫机器人Model-Y日常作业的真实画面。这款载重1吨的智能装备采用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同时搭载了高精度激光雷达及先进的路径规划算法,能够自主规划最优清扫路径,精确检测路沿,暴雨、浓雾等复杂天气中也能保持无死角清洁,堪称城市服务领域的“变形金刚”。
无人清扫机器人日常作业场景。
这台智能装备,来自广州的一家环卫企业侨银股份,除了室外综合作业机器人,该企业还研发了园区作业机器人、室外巡逻配送一体化机器人、室内商超及工业场景清洁机器人等多款机器人产品。侨银股份人工智能负责人梁骏指出,智能城市服务装备的推出,有效解决了一线工人在车辆通行的道路上作业的安全隐患问题,显著提高服务效率,能够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保洁、城市治理巡检以及重大赛事活动的保障等场景。
去年10 月,Model-Y 室外 1 吨级无人清扫机器人和 Model-AC 城管公安无人巡逻配送机器人首次在云浮市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等地同步展开试点运行。在试点区域,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自主作业,完成了自主加水、充电、倾倒垃圾、站点待命等清洁任务。
AI大脑赋能:动态调度与控制算法是关键
指挥这一个个钢铁之躯的,是侨银构建的“城市服务AI大脑”。这个融合了深度学习算法、智能网联、感知交互的智能系统,通过分析全国100多个城市项目的运营数据,预测各布点的垃圾产生量及路面垃圾状况,动态生成城市服务作业优先级地图,指导智能装备的调度与资源配置。
“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一是动态路径规划与自主避障、二是极强的控制性算法”,梁骏告诉南都记者,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这些环卫机器人并非机械执行预设路线,而是通过仿生决策系统实现动态路径优化,在完成清扫任务的同时,动态规避突发障碍。譬如,若向左转向时检测到障碍物风险,控制算法会自主决策右转绕行,并重新计算全局最优路径。与自动驾驶相比,环卫清扫机器人虽然是低速行驶,却需要极强的控制算法,将指令下发到每一个终端,准确落实到喷水、清扫、贴边等每一道程序,尤其是贴边清扫的控制能力,难度远超车规级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环卫场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每台环卫机器人本质上都是移动的智能感知终端,通过传感器持续获取城市多维信息。比如通过计算机视觉分析沿街商铺开关状态、客群年龄分布、营业时长变化,可生成区域商业景气指数;利用人脸情绪识别算法统计行人表情数据(如笑脸频次),可量化评估社区幸福指数。这些实时更新的数据脱敏处理后,就能为商业选址、公共设施优化等决策提供支撑依据,持续赋能“AI+城市治理”。
应对人力短缺:AI驱动环卫企业转型
环卫作为城市服务的基础环节,涉及面广、需求量大,且具备高频次、重复性的作业特点,正是AI技术应用的理想领域,AI与环卫场景的结合也悄然改变着城市服务的底层逻辑。
“技术不为替代现有人力,而是解决行业人力短缺的社会矛盾”,梁骏表示,现如今,环卫车辆已经替代了85%的环卫工人作业,剩余15%的人员则分布在背街小巷。在公司的环卫员工中,60岁以上的突破半数,65岁以上的接近1/3,人力短缺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
作为国内较早探索城市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侨银自2001年进入城市服务领域以来,逐步将智能环卫设备研发列为技术转型的核心方向。目前,该企业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布局了城乡人居环境项目,部署了4万多台设备,这种由海量设备构成的实时感知能力,叠加二十余年积累的市政运维数据与场景理解能力,为其AI技术落地提供了独特基础。在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组织的调研行活动中,南都记者走访了侨银的智慧调度中心,巨大的屏幕上跳动着全国4万多台设备的实时数据,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应用和智慧调度。
技术深度融合:DeepSeek重构服务生态
DeepSeek的出现,无疑为环卫领域带来新的变革机遇。去年11月份,侨银股份携手广州数据集团筹划侨银环卫知识图谱大模型,今年2月接入广州算力中心的DeepSeek-R1昇腾适配版,推出智慧问答知识库、智能出题助手、财务助手、市场AI客服等应用,这些AI应用功能,正重构环卫培训与调度体系,大大提升各个岗位员工的效率。
不仅如此,DeepSeek等推理模型为智能调度服务和自动驾驶样本标注领域亦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在智能调度服务中,可以通过分析垃圾产生量、清运路线和清扫频率等数据,优化车辆和人员调度,降低空驶率和运营成本,清洁服务还有望接入千家万户。在自动驾驶样本标注方面,依托全国的设备感知能力开展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场景数据资产与强大的更新能力,构建真实在途场景的场景数据库,实现算法仿真、测试评价等。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设计:沈淑婷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粤来粤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