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2025年“中华文化行 教育共传承”教育交流活动在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举行,来自香港、湖南、广西、广东等地的20余所学校代表齐聚一堂,以文化为纽带,以教育为桥梁,共湾区教育协作新篇章。
缔结姊妹情 共绘同心圆
据悉,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香港九龙湾圣若翰天主教小学与荔园外国语小学十年来持续开展“中华文化行”系列活动,深圳和香港学生在岳阳楼前双语诵读经典、漓江岸边共绘壮乡风情等生动场景正是多年来两地教育交流的缩影,为区域教育协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活动中,香港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小学部)、香港圣博德天主教小学(蒲岗村道)、香港石篱天主教小学、香港秀茂坪天主教小学分别与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天骄、狮岭、深南、景田签署姊妹学校协议。
三地展风采 文化育新人
岳阳、南宁、潮州三地校长分别以湖湘文化、壮乡风情、潮汕传统为主题,呈现特色文化教育案例。岳阳楼小学校长刘圭讲述了“忧乐精神”如何浸润校园,从千年名楼到百年学园,“承千年文脉,育忧乐少年”的办学理念,让家国情怀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基因;南宁市龙腾路小学校长宋超则带来壮乡风情画卷,学校以“龙腾文化”培根铸魂,通过“修龙身、养龙性、铸龙魂”的育人体系,培育“做龙的传人,做大气的中国人”的时代新人;潮州市昌黎路小学书记黄敏彬则展示了“行走的文化课堂”——孩子们在韩愈纪念馆研习古文,在非遗工坊体验潮绣,让千年潮州文脉“活”在当下。
随后,福田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燕主任表示:“教育要一脚扎进五千年土壤,一头迈向新时代浪潮。越是技术奔腾的时代,越需要人文的锚点。”
十年笃行路 同心向未来
“中华文化行”作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十年来精心培育的教育品牌,自2015年启动合作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吸引千名师生参与,足迹遍布历史名城,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文化根脉,厚植民族认同,成为湾区教育融合的鲜活注脚。站在新十年的起点,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正筹划新的文化研学线路,让中华文化行走得更远。“我们根植中华,融汇湾区,走向世界,携手共绘‘人文相通、教学相长、发展共融’的湾区教育新图景。”该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柳中平表示。
故事传薪火 润物细无声
香港教育局连文尝主任在讲座《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学习共同体》中,以香港培侨小学为例,通过生动的“培侨故事”阐释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从构建4F反思框架(Feeling感受、Fact事实、Finding发现、Future未来)到培育专业学习文化,从团队协作到打造有温度的育人社群。他强调“教育不是孤独的远征,而是协作者的共生之旅。”
徐燕总结称:“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文化的锚点,让我们打开校门做教育,让资源流动起来,让文化扎根下去。”
教育的美好,在于“行”的开拓,更在于“共”的传承。本次活动展现了教育融合的活力与深度。未来,深圳与香港两地教育人将继续携手,共绘“同心圆”,助力一代代学子在文化行走中建立起文化自信、一批批教育者在交流合作中收获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