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人携手登台!福田教育重磅发布最新AI教育行动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转载2025-04-22 10:51

4月21日,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深圳福田拉开帷幕,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区长周江涛等领导,以及来自高校、科技企业的数百名代表齐聚一堂。

这场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上,福田教育元素满满、科技感十足,不仅正式发布了《福田区“三区两翼一示范”首善教育行动方案》,更以一场“人机协作”的科技秀,展现了福田区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中的前沿探索,共同见证福田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份行动方案

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的教育新图景

会上,《福田区“三区两翼一示范”首善教育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这一方案以“三区”建设为核心抓手——即“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国家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同时以“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体系”和“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为双翼驱动,目标直指打造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区”将通过全学科单元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度融合、数据驱动精准治理、校企共建100个校内外实践基地等举措,让科学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真实场景。“两翼”则以推动“人机共生”的新型教育生态形成,为每名学生配备AI学伴、为教师配备AI助教,并以“鲲鹏少年院”为枢纽,打通“高校-产业-中小学”合作链路,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贯通式课程,让拔尖人才在早期便能获得系统化培养。

两个振奋消息

从福田到全国经验分享背后的示范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介会召开前夕,教育部举行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培训班,福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作为代表分享了福田经验。她从顶层设计的《二十五条举措》讲到“i福娃”生态门户的落地,从AI助力新课改的“游戏化数学”智能体,谈到创新实验室如何激发学生创造力。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福田教育的实践成果,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间”。

图片

无独有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鲁江作为全国唯一一位中小学校长出席并分享了学校教育数字化的实践和探索。

图片

此外,在本次发布会现场,福田教育带来世界冠军“天工”机器人,将活动会场推向高潮。当王巍局长与“天工”机器人并肩而立,一个提问、一个应答,流畅的互动引得全场掌声雷动。“天工”不仅精准解读了“6个一”行动,还实时调取数据展示福田教育AI应用的阶段性成果。这种形式创新,恰是福田“人机共生”教育理念的缩影——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师生成长的智慧伙伴。

“5个一”校园工程

科技全方位落地赋能教育

与此同时,福田区同步推出“5个一”校园工程,将科技赋能细化到每一所学校:从组建科技校队、建设特色科学馆,到打造AI应用场景、设立科学工作室,再到为每名学生配备AI学伴,这些举措让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教育实践。例如,科学馆将引入企业工程师开发“新质生产力”课程,而AI学伴则能根据学生兴趣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图片

截至目前,福田区已上线“i福娃”智能教育生态门户,集成40余种AI工具,覆盖从备课到评价的全流程。在红岭教育集团,AI支持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让数学、英语等学科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而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18个创新实验室,“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像工程师一样创造”。

“6个一”行动计划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在“三区两翼”的蓝图下,如何让科技真正赋能教育?福田区教育局的答案是与行业巨头携手,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推介会上,王巍与全球首个机器人马拉松大赛冠军“天工”同台,以人机互动形式宣布成立“AI教育科技产业联盟”。华为、腾讯、优必选等头部企业赫然在列,联盟发布的“6个一”行动计划,从平台搭建到资本引入,全面激活教育科技产业链。

图片

“天工”机器人以流畅的语音向与会者详解规划:成立一个联盟整合资源,建设一个产学研平台促进技术转化,设立一支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一个专业园区提供孵化空间,推动一项公益反哺教育基金,举办一个论坛扩大行业影响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教育科技企业提供了落地场景,也让学校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

展望

让教育成为城市的温暖底色

下一步,福田区将加速推进“五个一”工程落地,建设鲲鹏少年院总部,实现校校有AI场景,并为每名学生配备AI伙伴,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在南海子公园至通明湖的21公里赛道上,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机器人稳定前行的身影,恰是福田教育改革的具象表达——既有拥抱前沿技术的魄力,更有守护育人初心的定力。

这场推介会,既是福田教育科技融合的成果展,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宣言。当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的毛细血管,当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口号变为系统化工程,当城中村学校的VR天文课程照亮学子星空,当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机器人帮助孩子露出笑容,这种“技术赋能而不失温度”的探索,正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福田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