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在大学,同一时间上四堂课,是什么样的体验?4月13日,3000余名珠科学生在学校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同上“行走思政课”“非遗思政课”“场馆思政课”和“AI思政课”,在“沉浸式学习”领悟非遗和科技结合的魅力。
当天下午3时,在国学院园区内,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珠海科技学院“文脉赓续 美育润心”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开幕。学校英歌舞队队员头戴彩绘面具,踩着铿锵的锣鼓节奏,双手持槌,跟随鼓点不断变换招式,再现梁山好汉神采。
体育学院学生组成的英歌舞团队在表演。受访者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多个展位呈现出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魅力,以不一样的方式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展现“AI+思政课”的独特教育价值。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毕业生何仕康自创的“学校电路板”小礼品,集合了电子专业与学校建筑的元素,吸引了众多学子围观。
“电路板”小礼品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受访者供图
另外,在楚河汉界间和“元萝卜” AI 棋手一决高下,趣味AI拍照机实时定格生成动态表情包,AI一键解锁新形象……古韵与新意碰撞,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学子们在科技中读懂文明传承内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国潮”。
据介绍,活动现场由各学院参与设置了超过40个特色摊位,包括三灶鹤舞,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剪纸、竹草编织,珠海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湾烧陶,以及簪花、拓印、刺绣、投壶等传统文化项目,学生们纷纷前来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