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何思敏 4月15日,由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生物学科教研基地(宝安)、石岩湖学校协办的“‘地理眼’看家乡全国教育联盟成果交流会”在石岩湖湿地自然保护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以“探访地球之肾—湿地”为主题,首次将跨学科实践与户外考察深度融合,通过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联动,引导学生以“地理眼”解码家乡生态密码,激发“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责任担当。活动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博士丁继昭、赣州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杨晓奇及团队成员,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云波、初中地理教研员邹金伟、初中生物教研员陈少燕、师生代表及线上观众逾千人参与,为区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树立了新标杆。
在石岩湖学校生地科组长周家安老师及其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石岩湿地公园的电子地图,并标注了关键的生态节点,为未来的实地考察构建了一个科学的认知框架。在湿地的核心区域,师生们开展了“水质检测实验室”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使用专业仪器测量水体的pH值、TDS值等参数,对比分析了湿地入水口与出水口的数据,直观地体验了湿地如何施展其“自然魔法”净化水质。与此同时,生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望远镜观察鹭鸟的栖息行为,并利用AI图像识别软件辨认湿地中的特有植物种类,记录下物种多样性的数据。
本次活动受到专家老师们的好评,东北师范大学丁继昭博士评价:“该活动跨学科性强,将地理与生物学科融合,让学生从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多维度认识湿地,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邹金伟老师以“地理眼”看家乡为育人理念,分享育人愿景:“地理教育要打破课堂边界,让学生在实践中‘知之深’,在情感中‘爱之切’,最终转化为‘建之志’。”
“地理眼”看家乡已成为深圳本土教育育人方式变革的典型代表。邹金伟团队以广东省教研基地、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地理眼看家乡”学校联盟,以点带面,惠及省、市、区内外200多所学校。团队还赴新疆喀什、江西赣州、北京石景山、江苏连云港等地区推广“地理眼”看家乡的实践经验,开展讲座百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