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村社区围合管理典型,看东莞如何走出停车精细化管理之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4-23 10:46
图片

日前,东莞公布的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规范收费、均等服务,引导村(社区)停车围合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逐步消除围村收费,打造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100个以上。”


去年以来,东莞陆续有村社区施行停车围合管理,坊间的讨论声亦未曾停歇。有人反映备受村内车辆乱停乱放及“僵尸车”占位的困扰,也有反对声质疑该举措的合法性,或苦恼于需要增加停车费用支出等问题。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公布后,不少市民对未来村社区停车如何管理及收费仍然心存疑问,南都东莞新闻部将推出《东莞“围村收费”何去何从》系列报道,聚焦东莞停车围合管理的由来、热点话题、先进典型及现存乱象,通过深入走访市内多地、采访各方声音,直击村社区停车的基层治理难题。

一辆轿车驶入,智能闸口自动识别升起,规范地停入划线车位内,放眼望去道路通畅,停车管理处工作人员正在巡查……这样的图景已成为东莞多个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的日常。

近年来,东莞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管理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围村收费亦成为热点议题。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引导村(社区)停车围合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逐步消除围村收费,打造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100个以上。从“围村收费”到“精细化管理”,破题关键何在?东城街道光明社区、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等社区围合管理的成功样本,正为这场转型提供现实注脚。

图片

南城街道石鼓社区。

东城光明:

协调9个私人停车场共享车位超500个

灿烂的阳光洒在东城街道光明社区的道路上,两侧修剪过的行道树冒出新芽,即便是工作日,来来往往的车辆也不算少。胡女士带着孩子在光明广场休憩,提到围合管理,她脱口而出:“落闸肯定也安全点。”

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东城光明社区成为治堵典型。光明社区是“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面积2.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1.9万人,机动车保有量约2000辆。社区结构多元,有东华小学、初中、高中,光明小学、中学,虎英、东华等四所幼儿园,以及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日常车流量较大,高峰期日均3.6万名学生流动、近3000名患者出入,停车位严重短缺,易发生堵塞,管理存在很大难度。

图片

光明社区学生接送车停放区。

“不管理的话,车摆满了就没路走了。”村民邓女士已在光明社区住了几十年,她告诉南都记者,以前没安装闸口车辆总是乱停乱放,有的车直接停到马路上,而现在有专人进行管理,有问题就会给车主打电话,让他们把车停好。

车辆违停情况大幅减少,高峰时段拥而不堵,这种改变并非发生在朝夕之间。4月10日,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理事会理事黄玉球告诉南都记者,社区近年来探索围合管理方式方法,目前辖区内设有停车泊位约1500个,车辆停放有序、运作良好。

图片

光明社区闸口。

以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为切入口,推进交通治堵工作,是光明社区的核心“解法”。黄玉球介绍道,光明社区优化路网结构,对光明路、光明一环路、林政路等路段增设隔离设施,同时完善辖区内部道路标识标线、停车泊位等配套设施,对断头路实行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对光明路约240个停车泊位实行运营管理的同时,光明社区挖掘潜在停车资源,新增停车位约300个,此外,还协调周边企业9个私人停车场转化为共享停车场,共享停车位超500个。

“这是一种共建共享的模式。”采访中,黄玉球多次提到光明社区“大党委+专班”的创新举措。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疏通光明社区交通治理“堵点”,东城街道党工委积极吸纳东城交通分局党支部以及东华中学、光明中学、普济医院等辖区周边党组织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以“大党委”为载体,加强各单位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协商,协调解决光明社区交通拥堵问题。

如今,每一位兼职委员都在为光明社区交通拥堵治理尽自己一份力。据介绍,社区“大党委”持续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在学校门口、主干道路口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文明宣传超30场次,派发宣传单张超1500张,调动党员、志愿者超800人次。

南城石鼓:

制定不区分对象的公平收费方案

4月10日,南都记者来到南城街道石鼓社区走访。智能停车管理平台实现了车位预约、导航和计费自动化,行走在社区内,入目可见车辆规范行驶停放有序, 人行道、行车道、非机动车道层次分明,大型货车亦有专用停放点,避免了占道停车。

图片

石鼓社区闸口。

据了解,石鼓社区根据人口密度和区域功能,实行差异化停车管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石鼓经验”。

“现在好了好多,以前的车都到处乱停,很不方便,现在车位也多了很多,管理处的人管得很好。”石鼓社区居民林先生说。

校车司机翟先生经常来石鼓社区。在他看来,整个南城街道都该跟石鼓学习,“乱停乱放都有专人处理,每个人都有车位停。周溪那边暂时不收费,停车状况就没这么好。”

图片

周溪社区入口处有车辆长期停放。

记者来到周溪社区,社区入口处部分车辆未按照车位停放,占用了部分道路,一些车上落满了灰,从落叶堆积的程度来看,已经停放了有一段时间,是典型的“僵尸车”。2024年5月,南城街道官方微信公众号“东莞南城发布”曾提到,周溪计划推动实施围合停车收费管理,规范车辆进出和停放。但截至记者走访,围合管理还未正式实施。

“周溪的情况不太一样,他们应该还处于前期调研中。”南城街道交通分局工作人员叶裕臻介绍道,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指导文件,石鼓社区于2024年完成围合停车管理备案。实行围合停车管理后,社区的治安与环境得到了改善。盗窃、乱摆摊等问题减少,社区治安投诉量下降,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提升,垃圾清运和绿化维护也更加及时。

图片

南城街道交通分局工作人员叶裕臻。

石鼓社区建立“一车一档”制度,通过车辆登记、巡查记录和违规数据,动态调整管理策略。警务室成立了专职停车管理小组,实行24小时巡逻,及时清理违规霸占公共车位的雪糕筒、石头等杂物,进一步释放车位资源;督促车主规范停车,杜绝“一车占两位”的情况。此外,定期对长期占位的车辆进行清理,提高车位周转率,提升停车资源利用率。

通过改造闲置地、窝棚地等改造道路,合理化,科学化划分设置停车位,截至目前,石鼓社区共有1920个小汽车位和68个货车位。

图片

石鼓社区人行道、行车道、非机动车道层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石鼓社区坚持公平收费原则,在制定停车收费标准时,充分考虑了社区居民、商户、外来车辆等不同群体的停车需求,制定了不区分对象、统一标准的收费方案。车辆按月收取停车费,小车收费每月200元,货车(载重1吨以上)每月240元,货车须在指定停车场内停放。

石鼓社区党委委员李创沛告诉南都记者,方案提出之时,社区内确实有反对的声音,社区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说明公平收费的必要性、合理性。目前,停车收费的款项用于覆盖围合管理成本,比如智能设备购置、管理小组队伍建设、道路维护修缮,剩余资金也会纳入下一年度的停车规范管理计划中,围合管理的收支定期在社区公示栏进行公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为了收费而围合,而是为了管理而围合。”

李创沛表示,接下来,石鼓社区还将挖掘空闲地块,继续扩建停车场、优化车位,继续评估社区可利用空间,增设固定车位、临时车位及非机动车停放区,计划新增约620个车位并配建电动车充电桩;引入光储一体化设施,提升充电动车充电桩数量,部署智能传感和AI摄像头。

策划:何永华 梁锦弟

统筹:黄嘉丰

采写:李晓艺

摄影:刘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东莞“围村收费”何去何从
东莞调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