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62万亿元,增速超5%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4-24 20:11
图片

4月24日,深圳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了2025年“凝聚改革共识 提振发展信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金融监管局介绍了深圳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一季度运行情况,并通报了深圳近期在普惠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金融监管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达到13.8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79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0.21万亿元。在保险领域,深圳金融监管局监管的保险机构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639.72亿元,同比增长4.40%。

3月末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62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成本持续下降

在重点领域支持方面,深圳金融业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成本持续下降。截至3月末,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62万亿元,同比增长5.0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830.71亿元,同比增长4.07%,占比60.82%。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新发放制造业贷款融资成本为2.57%,较去年同期下降79个基点。

此外,深圳金融业还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给予了重点支持。截至3月末,这三类贷款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6.66%、7.23%和15.18%,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金融监管局持续巩固和扩大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成效,截至3月末,将所有合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通过备案流程纳入“白名单”,辖内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386个,审批同意金额5129.51亿元,已放款金额3709.15亿元。

普惠金融靶向施策

3月末“园区贷”授信金额115.38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圳金融监管局以“园区贷”为突破口,推动场景化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实落细,截至3月末,全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等)31万户,新增授信4929亿元,新发放贷款3771亿元,平均利率3.32%。

协同推进“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园区贷”扩围提效升级,截至3月末,试点银行对试点园区内企业授信金额115.38亿元,发放贷款65.38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50%。

截至3月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7.49%;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108.32亿元,同比增长15.80%。

“四项试点”精准突破

激发科技创新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金融监管局以试点突破为抓手,在推动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深圳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金融试点成效初显,以科技支行为载体,在科技企业并购、研发和人才激励等方面开展科技金融业务试点探索,截至3月末,各试点机构已向85家科技型企业试点业务发放贷款,贷款金额为39.83亿元。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取得突破,2025年已发布深圳市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清单,覆盖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别,涉及6家保险机构的81款特色产品。并已依托深港合作机制,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地全省首单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与此同时,AIC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落地,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已签署11支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意向落地基金规模达570亿元,通过 “股债结合” 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此外,深圳还在科技保险领域探索共保体模式,配合市科创局印发《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保险保费补贴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分散科技企业创新风险。

“跨境电商保”试点正式启动

“外贸金融超市”上架63家单位229个金融产品

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融资难题,深圳金融监管局近日与市商务局、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深圳市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外贸力度工作方案》。该方案动态梳理外贸企业清单,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同时,“跨境电商保”试点正式启动,跨境电商境内采购应付账款保证保险产品已上架,辖内6家保险机构组成共保体,主动对接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企业“白名单”,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强化“银政企”对接,指导辖内银行机构与“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系统对接,依托“外贸金融超市”创新线上外贸专项转贷款产品,为外贸企业提供交易结算、贸易融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目前“单一窗口”上线金融产品11个,“外贸金融超市”累计上架63家单位229个金融产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