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人寿寿险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国寿”)迎来一位特殊的“归队者”——营销员叶小桂。此前,她因在地铁扶手电梯上英勇救下一名四岁幼童而手臂多处骨折,经过数月治疗后正式回归岗位。4月15日,深圳国寿蛇口支公司举行简短而隆重的表彰仪式,致敬这位用行动诠释“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企业文化的“平民英雄”。
电梯险情突发:千钧一发之际的本能抉择
回忆起去年中秋前夕的惊险一幕,叶小桂仍历历在目。9月8日下午4时,她在地铁口乘坐下行电梯时,突然听见上方传来慌乱的呼喊。“当时我正在接电话,抬头就看见一个小孩从电梯台阶上滚落,像个‘小皮球’一样翻滚而下。”她描述道,孩子的外婆在电梯高处焦急奔走,却因扶手电梯快速运行无法及时靠近,而周围行人稀少,现场陷入“真空时刻”。
千钧一发之际,叶小桂逆着电梯运行方向向上奔跑,在孩子即将滚落至电梯尾部时果断抱住他。“抱住孩子的瞬间,我被电梯的冲击力带得踉跄倒地,右手臂狠狠磕在金属台阶上。”她回忆,电梯仍在高速下行,将她的身体推向扶梯末端的锯齿状防护板,剧烈的疼痛让她无法站起,只能紧紧护住怀中的孩子,直至几分钟后一名路过乘客按下急停按钮。
经医院诊断,叶小桂右手臂骨头粉碎性骨折,经历5个多小时手术,体内植入的四块钢板需两年后才能取出。但她始终庆幸:“孩子毫发无损,这比什么都重要。” 面对“为何能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追问,叶小桂坦言:“救人是本能,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善行非偶然:二十年职业坚守与十年义工精神的共振
作为拥有20年保险从业经历的“老兵”,她始终将守护生命安全的职业使命融入日常生活——过去十年间,她累计参与义工服务超1500小时,社区帮扶、助老助残现场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做善事不是‘额外付出’,而是‘举手之劳’。”她笑言,自己的家庭因善意而充满温暖,客户也因真诚相待成为挚友,此次住院期间,多位客户自发前往探望,让她坚信“爱会循环”。
谈及保险职业使命,叶小桂的理解朴实而深刻:“我们平时卖的是保单,本质上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回归岗位首日,她在上班路上为一位盲人指引地铁出口。保险从业者的责任,不该局限于签单时的承诺,更要体现在生活中对每一个“陌生人”的善意里。
伤痛与荣誉:让善意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住院期间,叶小桂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右手臂的钢板让她无法自理,不得不聘请护工照料起居;术后康复训练的疼痛,曾让这位坚强的“60后”数次落泪。但她从未动摇:“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冲上去。我从未后悔。”
她的善举也收获了社会温暖回应:获救儿童一家带着锦旗来到病房,向叶小桂表达感激之情;蛇口支公司第一时间前往慰问,送来鲜花与果篮;回归岗位时,同事们用掌声迎接这位“身边的英雄”。面对公司表彰,叶小桂显得格外谦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所有心怀善意的国寿人的缩影。”她希望通过自身经历传递信念:善意不分大小,日常生活中为老人按一次电梯、为迷途者指一次路,都是温暖社会的正能量传递。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终将汇聚成守护他人的强大力量,让城市充满温情。
从个体善举到集体守护:国寿精神点亮守护之光
叶小桂逆梯救人的身影,是中国人寿“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理念的鲜活缩影。这份深植血脉的责任担当,是无数国寿人日复一日传递的安心——在保单中精准预判风险,在公益中播撒温暖,在危急时挺身而出。这种精神早已超越地域界限,从特区深圳到雪域高原,从都市楼宇到田间地头,化作中国人寿守护亿万家庭的坚实臂膀。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书写成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
如今,重新穿上职业装的叶小桂,右臂的钢板仍在提醒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但她的笑容依然温暖如初。正如她在回归发言中所说:“保险是传递保障的事业,而善意是永不失效的‘保单’。我愿做一颗‘善意的种子’,让更多人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在默默守护着你。”
这,或许就是一位普通国寿营销员,用行动写下的最动人的“品牌宣言”。
(文:魏楚昀)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