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皮肤病!” 专家呼吁慢病患者、老人预防带状疱疹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4-29 15:06

在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4月27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 广东站科普活动在广州举行。

据介绍,为推动接种服务从“有保障”向“更优质”升级,今年广东准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年”,重点推进“30分钟接种圈”,周末接种、移动接种车、试点医生开具“疫苗处方”等多项便民举措,让预防接种更好地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活动上,来自大湾区多家医疗、疾控部门的专家呼吁,重视中老年、慢性病群体的预防接种服务,切实提高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可及性和便利性。


“AI+”、“疫苗处方”助力医防融合

活动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疾控部门的代表分享了各地的医防融合创新经验。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刘刚介绍,深圳正在探索医防融合的落地新实践,如智慧接种、AI医生辅助服务、“15分钟疫苗接种服务圈”、600多家预防接种特色门诊,成人疫苗处方等。

“此外,我们还积极申请相关的政策支持,已将带状疱疹疫苗等接种费用纳入到医保支付的范围(指可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刘刚表示,通过种种举措,希望将社区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的“深圳探索”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加强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可及性和便利性。

图片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刘刚。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朱志伟介绍,当前佛山的儿童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成人疫苗接种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这方面,佛山通过三个‘精准发力’,构建有温度的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

第一是,构建“固定+移动”双驱动服务网络,朱志伟介绍,佛山正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一站式服务,开展进校园、企业、社区的上门接种,并运用“AI+”和电子预防接种证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第二是,建立精准科普体系,针对青少年开展“健康副校长”机制下的HPV/流感疫苗校园科普,联合NGO优化健康教育;

第三是,不断探索为中老年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制疫苗评估处方服务,组建基层健康科普队伍,“希望共同创新工作模式,着力突破中老年等重点人群接种瓶颈,营造‘人人接种疫苗’的社会共识,全面提升全人群免疫服务可及性和接种意愿。”

图片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朱志伟。


老年群体免疫规划、医防融合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8.7%,同时老年群体是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和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而疫苗接种率却远低于国际水平。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管理指导部王雯介绍,在广州,流感疫苗在免费政策下接种率约17.0%,但带状疱疹疫苗覆盖率较低,凸显成人接种的紧迫性与挑战。

她分析,核心问题包括疫苗研发与供应规划不足、服务可及性受限、老年群体认知偏差等,例如,老年人群合并基础疾病时,禁忌证评估复杂化,医务人员接种态度趋于保守;部分社区缺乏老年专属接种通道,上门服务机制尚未完善,等等。

对此,王雯建议,要推动建立老年人免疫长期规划,逐步将更多疫苗纳入免费免疫计划,同时,不断优化接种服务,增设老年绿色通道及移动接种点,强化家庭医生“评估-推荐-追踪”全流程管理,并深化医防协同,通过临床医生精准宣教提升接种意愿。

“此外,亟须整合医疗与预防信息系统,实现医院推荐与社区接种的无缝衔接,只有政府统筹、多方联动,才能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疫苗真正成为老年健康的坚实防线”,王雯表示。

图片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管理指导部王雯。


“带状疱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疼痛科专家: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

在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防控的双重健康挑战下,疫苗不仅是儿童健康的盾牌,更是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抵御疾病侵袭的重要防线。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中老年人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且常可能同时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罹患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不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更会加剧医疗资源紧张,加重家庭照护负担和经济压力。

以带状疱疹为例,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常伴有神经痛。人群普遍存在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数据显示,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带状疱疹的疼痛可贯穿病程全过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年轻的带状疱疹患者相比,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更容易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

“很多患者对于这个疾病有一个误区,认为它仅仅是一个皮肤病,而忽略了其剧烈疼痛背后的神经损伤。这种疼痛不仅会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更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患者产生‘不想活了’的绝望情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万丽接诊了不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

其中有一位病人Z阿姨,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除了本身慢性病带来的痛楚外,还要忍受带状疱疹后遗疼痛,她的曲折的治疗经历让万丽印象深刻。

万丽表示,带状疱疹目前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提前预防远比发病后治疗更能守护健康,其中,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基础抵抗力、清淡饮食、适度锻炼等来预防带状疱疹。

图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万丽。


“感染后原有疾病加重”

心内科专家:心血管病人更要预防带状疱疹感染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43%有多病共存(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机能、自身免疫系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使病毒有机可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要警惕带状疱疹的发生。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3.3亿,与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9%。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不仅会导致疾病管理和治疗成本增加,相比一般人群疼痛程度更强,对生活质量影响更严重且持久。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等慢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与普通人相比显著增加,而且痛觉敏感度增加、痛觉阈值低,在带状疱疹发作时往往承受远超常人的剧烈疼痛,让人‘痛不欲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平表示。

这些慢病患者一旦感染,剧烈疼痛会引起服药不规律、睡眠障碍等问题,导致原有疾病加重,出现血压显著升高,焦虑恐惧,心绞痛频繁发作等,最终出现临床不良结局如心肌梗塞、卒中甚至加重死亡风险。

曾平曾见过一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发现心前区和肋下有痛感,害怕心肌梗塞复发,疼痛一发作就立马前往急诊科就诊,直至皮疹出现才确诊是发生了带状疱疹,“足见其疼痛表现的隐匿性与误导性”。

为此,曾平特别建议,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关注自身健康的状况,做好调压、控糖等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像带状疱疹这种感染性疾病的侵袭,“预防远胜于治疗,积极行动很关键。目前,像带状疱疹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尽早预防,不仅可以避免‘缠腰痛’的发生,而且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的不良结局。”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平。


慢病群体,处于疾病稳定期即可接种疫苗

社区是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介绍,该社区正在积极试点“疫苗处方”,通过全科医生开具疫苗处方的机制,提升接种效率与便利性。

“针对中老年慢病人群,除了常规的教育、科普宣传之外,在慢病体检的过程中,也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告知他们目前适合接种哪类疫苗,以及如何享受到快速便捷的疫苗接种服务”,王茵梦表示,除了儿童接种服务之外,成人接种服务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预防的方式来进行疫苗接种。

另外,社区的家庭医生已跟许多慢性病居民建立了密切联系,除了日常提出健康管理的建议,也能及时解答他们针对疫苗接种存在的疑虑。据她了解,有些居民不愿意接种疫苗,主要是担心疫苗的副反应、并发症等,“这就需要医生在沟通的过程中,打消他们对疫苗接种的顾虑”。

她特别强调,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体,如果处于疾病稳定期,就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此外也需要关注禁忌证,例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图片

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