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原创国乐剧场《可园可源》全国巡演,首站登陆苏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5-10 09:53

5月9日—10日,东莞原创国乐实验剧场《可园可源》全国巡演首站登陆苏州,一场跨越时空的园林“对话”就此开启。

图片

两地均有一座“可园”

由东莞市文化馆出品的《可园可源》是一部莞产实验作品,以东莞可园为切入点,创新融合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剧场元素,讲述莞人张敬修回乡修辟“可园”,邀岭南画派启蒙祖师居巢、居廉寓居其中,奠定岭南画派雏形的动人故事。

全国巡演首站选在苏州,只因“有缘可园”。苏州与东莞皆有可园,前者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后者则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可园原为沧浪亭的一部分,清代鸿儒梁章钜主政江苏期间曾重修过。后来,梁章钜任广西巡抚,与林则徐等人有交集,其中包括东莞可园主人张敬修。岭南画派启蒙祖师之一的居巢,是祖籍江苏的画家,曾作为文人画家接受梁章钜、张敬修的资助,先后成为他们的幕僚。这是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渊源,也是东莞与苏州的缘分。

图片

“《可园可源》的舞台呈现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感受,作品更有一种文化共鸣的触动。它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把岭南的烟火气、文人气和岭南人民敢闯敢试的精神与家国情怀都融进了音乐和肢体语言里。坐在台下,能清晰感受到作品里的‘魂’——既有传统的根,又有现代的呼吸。”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杨飞看完《可园可源》不吝溢美之词。

在他看来,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既有开放包容,又有婉约精致。东莞与苏州都具有一股“柔中带刚”、敢为天下先的韧劲儿,正是这种精神底色促成这次“同城对话”,就像给两地的文化基因做了一次“配对”,实现了一次深度的交融与创新。以艺术作品为媒介的交流,是文化互鉴最扎实的方式,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透过《可园可源》认识东莞

“看完以后很激动,也很感动。”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朱昌耀表示,非常敬佩东莞能够打造出一部《可园可源》这样的舞台作品,相信通过全国巡演,不断扩大影响,将成为东莞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让更多人从文化的层面来认识东莞。

图片

演出期间,东莞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同步推出两个专题展览,以东莞可园、东莞城市为主线,全面推介东莞。《“从可园出发”图文展》,以东莞可园为切入点,探问岭南花鸟画文脉,反观当代花鸟画格局,将中国花鸟画之审美境界、东方意蕴以及创作图景展呈于观众,品鉴新时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转化和时代新风,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东莞可园作为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的历史地位。

图片

另一个专题展为《东莞城市影像展》,分为“精彩东莞”“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两个部分,共展出40组摄影作品,展示东莞从“觉醒之门”的波澜壮阔到龙舟竞渡的激情澎湃,倾听岭南文脉与湾区气象的交响;从“中国潮玩之都”的青春活力到“全国篮球城市”的运动基因,感受“潮流东莞”的城市心跳;从智能工厂的科技光影到爆款潮玩的畅销走红,触摸东莞制造的美学温度。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希望通过两座可园的对话,通过《可园可源》苏州巡演,让更多人了解岭南园林的营造美学、‘岭南画派’的发展脉络,从中领略到岭南人文之美、底蕴之深、活力之强,读懂东莞这座城市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人文精神。”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艺 通讯员 莞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