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今天(5月12日),应急管理部于京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17年前的今天,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今天也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在会上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占全球7%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陆地震,约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她还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重点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紧盯震情跟踪研判,依托手机、电视、应急广播等渠道,让预警服务信息快速精准触达公众。
地震的预测、预报、预警该如何区分?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在会上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总体看,地震预测是研判风险,地震预报是震前提醒,地震预警是震时警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
王行舟介绍,通过对观测到的各种地震监测信息分析研究,可估计和推测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当前地震预测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很多地震是难以做到精确预测的。
王行舟介绍,地震预报是政府按照程序发布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信息的行为;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使用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系统,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几秒至几十秒,向目标地区的公众发出警报和提示的行为。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主要区别是在时间上。”王行舟介绍,地震预测和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出的行为,其中地震预测属于科学研究行为,其产出的预测意见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预报属于政府行为,由政府按照程序来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向公众发出的警报,用来提醒公众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以减小或避免地震灾害损失。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