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纪大了,但依然可以为社会作贡献。”近日,一群身穿红马甲的“银龄志愿者”在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商圈手持提示牌,引导电动自行车车主规范停放车辆,身体力行参与到街道基层治理工作中。
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带来了治理挑战,围绕破解停车秩序等难题,华强北街道正在开展积极探索,汇聚多元共治力量,推动文明与效率同频共振。
多元共治传递文明温度
华强北“银龄志愿者”队伍主要由辖区退休老人、社区长者等组成。“我们年纪大了,但依然可以为社会作贡献。”来自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的张爷爷笑着说道。在志愿行动中,他与队友一同规范车辆停放,还推出“三步法”(劝阻、示范、宣讲),利用典型案例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的柔性宣讲,助力华强北擦亮文明底色、增添治理温情。
据悉,华强北街道还组织“两新”支部党员、小区支部党员及物业人员,构建起一支“党员志愿队”,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宣传岗、组建“志愿者+物业”联合巡查队等形式,参与非机动车停放专项整治。
在华强北街头,“银龄志愿者”与党员志愿者、红星志愿服务队等并肩行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
志愿积分制助力激活治理活力
志愿者的积极行动为华强北注入文明新风,而“志愿积分制”的实践也在推动共建共治,助力基层治理。
只需在“粤治美”小程序轻轻一点,社区居民就能报名成为志愿者。一次时长1小时左右的志愿活动可换取2个积分,并登记在“积分存折”中。有了“积分货币”,志愿者可兑换食用油、大米、小煮锅等生活用品……华强北推行的“志愿积分制”,通过提供激励,进一步激活社区治理活力。
让文明与效率同频共振
华强北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形成了高度活跃的商业生态。穿梭于楼宇之间的电动自行车,承担着日常通勤、电子产品配送等功能,但乱停放等现象也衍生出治理问题。为此,华强北正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比如,茂业百货通过增设外卖临时停放点,既维护了市容秩序,又保障了商业活力。“现在有专属车位,效率高多了!”一位外卖骑手表示。
守护整洁有序的街道,让文明与效率同频共振,华强北在行动。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