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距离金融业有多近?5月12日,在深圳观澜平安会堂,中国平安召开了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携管理层现身回应股东关心问题。会议持续约两小时,吸引了平安108家A股股东及9家H股股东现场参会。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的分红比例、股票回购、价值投资等“例牌菜”不同,人工智能成为今年股东大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按照不完全统计,此次大会上,中国平安共收到股东29个提问,较去年增长约一倍。管理层对公司治理、投资策略、分红政策、养老业务及人工智能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复。马明哲在股东大会上强调,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平安的竞争力将会持续增强。
马明哲(图片来自网络)
被坊间评为深圳科技“四姐妹”引热议,
中国平安有意强化“科技人设”
面对AI浪潮,这家金融巨头将“全面数字化战略”作为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的2024年报致辞中,马明哲已然抛出这个命题。彼时他认为,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对金融保险业亦影响深远。中国平安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开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拥抱、快速部署,开启数字化战略。互为佐证的是,这份年报中“AI”出现了20余次,“人工智能”出现了十次。
实际上,中国平安在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已持续多年。2013年马明哲就提出了“科技引领金融”的战略。2017年,中国平安正式确立了“金融+科技”的双驱动战略。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近年来平安方面也有意对外塑造“科技企业”的公众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坊间行业大V把腾讯、华为、比亚迪和平安并列称深圳科技“四姐妹”,也引来对这家金融机构的热议。
不过,在AI底座和数字化战略愈发明朗的当下,中国平安日前刚提交一季度成绩单,总体承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收入为2328.01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下降了5.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16亿元,与2024年同期下降了26.4%。
马明哲主动嗮平安AI科技底座,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精准定价
如何在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在这次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平安管理层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示了公司在AI布局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马明哲称,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关键因素,即数据、算法、算力、场景,而平安集团在数据和场景两个方面具备核心优势。
在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平安打造了“953”的AI科技底座:包含9大数据库、5大前沿技术实验室和3家科技子公司。其中,9大数据库覆盖医疗和技术服务两大板块,细分为5类医疗数据库和4类技术服务体系。对此,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953”打造了中国平安在AI方面的壁垒和护城河。
在算力方面,马明哲也向股东们吃下定心丸:公司一年利润超千亿,可以大量投入科技领域。平安还在深圳和上海拥有两个大机房,这两个机房可以支持平安和客户所需的算力。
正如马明哲此前所说,开源大模型对金融保险业同样影响深远。那么,AI如何重塑保险业?马明哲对此也有说法。“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他介绍,2024年,中国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在风控及计算领域,人工智能打开了一个天窗,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在营销领域,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地出具方案。
“现在一个车险保单的成本,每年约以10%的速度下降,但车险的保费规模在不断增长,其中便是通过科技降本增效成本。”郭晓涛也举例解释。
他还对股东坦言,期待在人工智能时代,平安的竞争力会增强,不辜负科技“四姐妹”这样一个名称。
多家险企加速拥抱AI,
中国保险业进入科技赋能时间窗
不过,平安并非独行侠,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已经高手如林,目前多家保险企业正在拥抱AI技术。2月7日,新华保险宣布借助新华e家App技术底层栈与互联网的技术生态互通的优势,在新华e家App成功接入DeepSeekR1、V3两款模型产品,打造个人AI助理支持多个智能应用场景。2025年初,泰康人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行业首个大语言模型机器人“泰小保”在“保银通”平台正式全面启用,标志着泰康银保业务步入AI智能新时代。
据观察,如何让AI赋能保险行业变革,不只是平安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整个保险行业共同面对的时代挑战。分析人士指,随着越来越多保险机构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中国保险业正迈入一个由科技赋能的新纪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 研究员 袁泽睿
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