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来了!如何服务民企发展?看看广东这些“招”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5-19 19:39
图片

中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起正式实施。

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部创下多个“第一次”的法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

图片

2025年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服务保障,作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通过法律手段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在破除规则障碍、推广惠企政策等方面给予民营经济更多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广东是民营经济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截至2024年底,广东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将如何进一步护航广东民企发展,助力民企谋发展、上规模,乃至长成参天大树,形成热带雨林?就这一问题,南都记者对话了多位专家学者。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广东建立长效政企沟通机制

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是服务保障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对此,本次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听取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各类经济组织的意见建议,解决其反映的合理问题。

长期以来,广东高度重视政企沟通机制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形式的沟通渠道。

2024年1月,广东发布“三十一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畅通政企渠道被重点提及。其中,定期举办“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被写入意见。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作为一项固定的制度安排,自2017年诞生起,始终发挥着政企沟通协商平台的作用。

5月14日,第十六期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小鹏汽车、昊志机电、华为云、纳睿雷达和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代表,围绕“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入座谈交流。会上,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认真听取发言,并要求省有关部门认真梳理研究,把相关调研成果和企业家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到下一步工作中。

图片

5月14日,第十六期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主办供图

“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省级领导、有关部门能与企业家直接对话,如此一来,政府就能够更快速、直观地了解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方案。”在参加上述座谈会后,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数量经济学系主任贺建风对南都记者说,制定精准政策、增强市场信心、提升服务效率是建立政企沟通机制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三大重要作用。

如何通过政企沟通机制,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广东大显身手?广东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将抓好长效机制,本着“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原则,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用好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等平台,建立省、市、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企业机制。

近年来,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广东各地因地制宜,纷纷建立起了各自的长效政企沟通机制。

在广州,政企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商早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广州相继在市、区两级成立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并创新开展“读懂日”活动,对涉企部门常态化开展面向民营经济的涉企政策辅导,并通过“官方解读”与“民间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在政府、社会和企业间构建起了有效的政策交流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服务保障。

民营经济是深圳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是深圳长期以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缩影。201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法定的“企业家日”,并将市主要领导参加“深圳企业家座谈会”作为一项固定的制度安排,建立起了高层次政企沟通协商平台。2022年,深圳又建立起了直接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为民营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沟通联络建立重要桥梁。

制定惠企政策,注入人才动能

助力广东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服务创业就业、制定惠企政策,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为民营经济组织申请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提供便利”“制定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创业的政策,提供公共服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内容,被写入本次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

近年来,广东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后,进一步通过出台涉企政策法规、成立专门机构、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等形式支持民营经济。从省政府工作报告七次提及“民营经济”,到蛇年首个工作日宣布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再到第十六期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顺利召开,民营经济在广东发展的积极信号正密集释放。

推动减税降费,是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举措,也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今年3月,广州市税务部门出台“税助民企12条”,聚焦企业创新、快捷办税和税收减免等多个方面。其中,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等内容获得好评不断。

对此,广州谷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林雨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税务部门的及时解惑和帮助下,近三年公司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扣除额度已超1600万元,为国货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也纳入了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人才动能的内容。其中,为民营经济组织招工用工、引育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等要求备受关注。

民营经济组织是社会人才的蓄水池。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一直是广东的标签之一。

2024年4月,广东印发《强化人社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计划》,列出强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服务保障企业稳岗用工和推进社会保险惠企减负等5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强化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强化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支撑、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评价渠道等17条具体举措,旨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图片

今年,“百万英才汇南粤”在多地举办系列活动。

为夯实人才底座、人才基座,当前,意在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广东就业创业的“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行动计划,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武汉……今年4月,“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已在8个城市成功举办。同月,“百万英才汇南粤—广州好揾工”大型招聘会在广州南站举行,100多家用人单位带来的近3000个岗位,其中97%以上为民营企业提供。

“从法律法规到政策实践,近年来的一系列积极信号和实际举措,都将助力广东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曹志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实施之际,广东通过制定一系列惠企政策、提供百万个人才就业岗位,无疑彰显了广东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

激发民营经济外向动能

护航广东“出海舰队”

当下,企业出海正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作为出海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从过去的“单打独斗”逐渐转变为“抱团作战”。对此,民营经济促进法亦有关注——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保障民营企业海外权益等内容被提上日程。

2024年,广东外贸规模突破9万亿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广东“出海舰队”,在全球市场上也展现出了强劲竞争力。为民营企业提供“走出去”的服务与平台,是广东助力其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

今年2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市工信部门组织开展针对中小企业出海的服务专项行动,市场开拓、跨境金融、权益保护等服务内容被列入其中。

与此同时,由广东省商务厅牵头,连续多年实施的“粤贸全球”行动,今年也精心遴选了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332场境外展会作为广东商品境外展览平台,为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3000多家广东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易舞台。

图片

广交会为广东乃至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拥抱全球市场的平台。

在广州,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广交会,为广东乃至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拥抱全球市场的平台。今年5月,第137届广交会线下展闭幕,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28.89万人,同比增长17.3%)和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等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湛江廉江市以小家电闻名海内外,在今年的第137届广交会期间,当地政府再次将其家电博览会开到了广州,50余家当地企业现场签单近2亿元。“去年10月,我们首次将廉江家电博览会移至广州与广交会同期举办,大大扩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企业业绩。去年,廉江家电出口增长了23.4%。”廉江市委有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说,当地原计划以一年一次的频率举办上述活动,但由于企业反馈较好,因此时隔六个月后便再次组织企业来到广州参展。

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实施,廉江市家电协会会长陆锡章觉得廉江小家电出海,未来将更有底气。“廉江小家电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出海风险不言而喻,而民营经济促进法所提及的内容涉及金融支持、跨境支持和产权保护等具体方面,为民营企业出海给予了法律层面的保护。”在陆锡章看来,在法律护航和政府贴身服务的结合下,相当于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出海上了“双保险”。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粤章·聚焦民营经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