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张坤因工作调整卸任副总经理职务,离任日期为2025年5月15日。公告称,张坤将继续担任基金经理,专注投资管理工作。这一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易方达内部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证实,卸任后,张坤将继续坚守在基金经理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投资管理工作中,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张坤的职务调整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家基金公司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选择卸任行政职务,回归投资一线。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有利于基金经理发挥投资专长、专注做好基金管理,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也彰显了行业机构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的经营理念。
从投研新锐到千亿基金经理
张坤的17年投研之路
张坤的职业生涯与易方达基金紧密相连。公开资料显示,他2008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即加入易方达,从行业研究员起步,逐步成长为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并于2012年9月正式担任基金经理。截至2025年5月15日,其在管基金规模达608.22亿元,仍为全市场管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作为易方达自主培养的“双十”基金经理(任职超10年、年化回报超10%),张坤以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和稳定持仓风格著称。2020年6月,张坤升任副总经理,成为“投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
据悉,张坤的投资是高质量价值风格,追求高安全边际和持续稳定的成长性。他通过自下而上深度研究优秀企业、挖掘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股时看重企业的竞争力、护城河、商业模式及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同时强调安全边际,倾向于在有较强估值保护的情况下买入成长确定性强的公司,通过中长期持股分享优秀企业业绩成长,实现资本增值,获取长期稳定回报。
以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为例,自2018年9月5日该产品成立起,张坤即上任基金经理,从最新的一季报来看,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中,有4只股票在其任期的全部26个季度中均位列重仓股行列。从年报数据来看,2022-2024年,该基金的换手率分别为35%、29%、49%,持仓较为稳定。
在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中,张坤仍表示,将专注于寻找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竞争力和定价能力突出、行业空间广阔且资本分配对股东友好的公司。他认为,这些公司能在加深护城河的同时,远期为股东创造出显著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我们希望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发现并持有少数这样的公司,来分享这些公司的经营收益。”
自2012年9月担任基金经理以来,以张坤历任公募基金的规模加权平均收益率计算,截至2025年3月31日,张坤个人业绩的累计收益率为298.80%、年化收益率为11.69%,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同期收益率。从单只产品来看,张坤管理时间超5年的三只基金,其任职以来业绩均战胜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截至3月31日,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自其任职以来累计收益率分别为425.50%、37.40%、89.26%,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91.57%、29.31%、15.38%。
然而,近年消费板块调整对业绩形成压力。易方达优质精选近三年回报率为-27.59%,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从2023年的0.36%降至2024年的0.33%,反映出资金对其策略的阶段性观望。对此,张坤在一季报中强调:“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终将回归企业ROE水平,当前市场低估了优质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
多家公募高管“减负”专注投研
公募行业回归投研本质趋势渐显
值得关注的是,张坤的职务调整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家基金公司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选择卸任行政职务,回归投资一线。例如,2025年3月,易方达基金陈皓、萧楠卸任副总经理,专注投研工作;2025年4月,诺安基金杨谷卸任副总经理,结束长达18年的“双肩挑”生涯;2024年9月,万家基金黄海、乔亮离任副总经理,分别转任投资总监与首席量化投资官。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扩张与投研专业化需求的双重驱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突破32万亿元,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行业竞争白热化。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愈发重视投研能力的深度挖掘,而高管“转身”则被视为人力资本的重新定价。
根据《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基金公司需将“投资者回报”指标考核权重提升至50%以上,三年期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这促使基金公司重新权衡投研与管理职能的资源配置。
“这样的变化,有利于基金经理发挥投资专长、专注做好基金管理,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也彰显了行业机构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的经营理念。”某头部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
经过多年发展,专业投资能力对公募基金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业内人士认为,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本就是公司的核心投研力量,其专业能力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今他们更专注地投入投资研究之中,有助于公司投研能力提升。同时,他们更纯粹聚焦投资管理的态度和行为,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公募行业正经历从“明星驱动”到“体系驱动”的转型。对于张坤等顶流基金经理而言,卸去“高管”光环或许意味着更专注的投资生涯新起点——在业绩基准约束与长期价值坚守之间寻找新平衡,将成为其能否续写“双十”传奇的关键。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