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5全民营养周活动启动,将开展万场科普、百场义诊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5-17 17:17

5月17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在广州塔广场举办2025年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暨“健康科普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创新融合“体重管理年”与第十五届全运会元素。在启动仪式现场,30家医疗机构提供关于体重管理、营养健康相关义诊咨询服务,广东省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开展3小时科普讲座,切实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据悉,广东省在营养周期间将组织超万场科普活动,开展百场义诊进基层活动,83家医院营养门诊将联动推出“减脂挑战赛”。

图片

广东省2025年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暨“健康科普进万家”活动正式启动。通讯员 粤卫信

营养不仅是健康问题

还事关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强调,营养不仅是健康问题,还事关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深入挖掘岭南饮食文化健康元素,积极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引导群众选择营养均衡的食品,推动食品产业向营养与健康转型升级。要深入推进“健康科普进万家”活动,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各行业的代表一起宣读倡议书,号召全省居民一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迎全运、控体重。现场还举办了营养相关义诊咨询、科普宣传、地方特色食品展示推介等活动。广州塔、珠江夜游游船等地标建筑也将为广东2025全民营养周主题亮灯。

图片

来自各行业的代表一起宣读倡议书,号召全省居民一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作为《健康中国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实施的重要载体,全民营养周迎来创办十周年里程碑。2025年5月17—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也是全民营养周创办十周年。

在营养周期间,广东将组织全省800余家机构开展超万场科普活动,充分彰显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同时,全省60余家医院还将联合开展百场义诊进基层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测、慢性病筛查;83家医院营养门诊联动推出“减脂挑战赛”。

图片

AI营养指导员与医务人员共同呈现健康情景互动剧。

图片

AI机器人展示。通讯员 粤卫信

活动中,33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地理标志产品与乡村振兴成果。有“岭南菌王”之称的荔枝菌、有“南方人参”之称的化橘红、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项目——腐竹豆浆、梅州柚子、潮州牛肉丸、阳江春砂仁……这些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或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项目,同时出现在了活动现场。当食品地标遇到城市地标,健康广东建设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同频共振协奏曲正在奏响。

岭南饮食有“智”可循

糖尿病患者巧用“211”“333”控血糖

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表示,岭南地区居民的传统饮食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全面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鱼禽类等食物,避免营养单一。尤其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消化吸收,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并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控制体重。岭南饮食偏好清蒸、白灼等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油脂、盐的摄入。

但是,部分居民摄入豆类食物较少。事实上,动物性食物的油脂含量较多,大量食用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可能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30%-40%,同时含有膳食纤维、生物活性物质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居民可以增加大豆类食品的摄入量,替换部分动物蛋白。

图片

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

“控制餐后血糖,也有助于控制肥胖,低血糖升糖指数的食物,有利于管理体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在广东省2025全民营养周启动仪式的义诊宣传活动时指出,体内脂肪含量升高后,胰岛素功能降低,会使血糖升高。针对血糖偏高人群,要遵循专业营养师提供的饮食运动建议和指导,通过长期管理,降低发展为糖尿病及预防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记住“211”“333”两个小窍门,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和减少波动幅度。其中,“211”是指:吃饭时先吃两三口蔬菜、再吃一口肉鱼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最后吃一口谷类等主食,依次顺序进餐。“333”是指:每天进行3次运动,在餐后30分钟后开始,每次30分钟或以上的活动或运动。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那么,每天应该具体吃多少?如何控制?广东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马文君主任指出,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比如男性可以采取1200-15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女性可采取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其中,500kcal能量的食物大约是75克大米、50克瘦肉、10克植物油、250克蔬菜的总和。

全运元素融入体重管理

专家教你如何科学运动

本届活动创新融合“体重管理年”与第十五届全运会元素,首次实现饮食健康与体育运动联动宣传。世少赛男子100米冠军、青运会男子100米冠军、暨南大学体育教师莫有雪亲临现场,带领市民围绕广州塔开展“万步有约 健走迎全运”活动。他提醒大家,在日常运动健身前,最好做15-20分钟热身,热身动作可以选择垫步、踢腿等,要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地激活身体肌肉。

图片

世少赛男子100米冠军、青运会男子100米冠军、暨南大学体育教师莫有雪(右一)。

“健康的身体是高效工作的基础,健身和工作并不矛盾,关键是怎么平衡。”经过一场手术后,50多岁的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许晓东,决定进行规律的运动健身,帮助术后康复。2024年,他挑战自我,参加了环球国际健美超级联赛香港站50+资深组比赛,并最终获得50岁以上组亚军。许晓东表示,持续的运动有助于健康,他每周都会保持4-5天的运动健身,下班后、周末、工作中的休息间隙都可以运动。

图片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许晓东。

在广东实验中学,不同校区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前提下,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表示,白云校区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跑步打卡,积累到一定运动量后有奖励赠予;在中山四路校区,学校将课间操调整为跑操,同时增加跳绳等运动,使学生运动量达到推荐水平;在高中部,高二学生可以选择篮球班、足球班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图片

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左一)。

“居民在日常最好做到:有氧运动天天有、抗阻运动不可少、柔韧运动随时做。”马文君建议,成年人每天可通过步行6000步锻炼身体(用时30-60分钟),达到比较适宜的运动量。此外,做50分钟太极拳,花40分钟骑自行车、打乒乓球、跳舞,做30-35分钟健身操,打30分钟的网球、篮球、羽毛球等也是推荐运动量。

她还提醒,最好能每隔2-3天做一次抗阻力运动。特别是老年群体,日常可以通过举哑铃、举矿泉水瓶等抗阻运动增强肌肉,提高身体抵抗力。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杨丽云 通讯员 粤卫信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除署名外)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