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逾3亿血压高是主祸根,中西医结合织网破局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5-18 10:54

2025年5月17日,第十届岭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在广州拉开帷幕。这场汇聚院士、国医大师及国内外顶尖专家的学术盛会,既是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领域十年探索历程的里程碑,更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理念的践行追求。

面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严峻态势,大会聚焦“融合康心”,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为突破口,呼吁防线前移,构建“治未病”与精准防控并重的健康防线,为守护亿万群众的心脏健康注入传统医学的智慧力量。

图片

三高+高体重成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

预防、管控这一“健康杀手”亟待破局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日益紧迫。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1.86%攀升至27%,广东地区更超越30%。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显著,“现在三四十岁已经血压高”成为新常态。吴伟教授指出,生活方式剧变是核心诱因:熬夜、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叠加,导致“四高”人群激增。与此同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发病率同步攀升,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这一疾病谱的演变,倒逼防控策略转型。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从单一西医或单一中医药转向中西医结合协同优势,成为破局关键。正如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郭姣会长所言:“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结合,方能构筑民众心血管健康的坚实屏障。”

“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方案

可助力解锁预防新路径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独具特色优势。辨证论治、个体化调理是其核心理念:岭南地域潮湿、炎热,加上吸烟饮酒熬夜所致痰湿或痰热型患者,以涤痰清热祛湿方药调理,如国医大师邓老温胆汤;情志应激或易怒的高血压人群,则采用平肝潜阳法,如天麻钩藤饮;中老年肝肾亏损的患者,多以补肾固本、滋阴潜阳为法,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类方剂。吴伟教授强调,中医药不仅关注血压数值,更注重整体调适,“夏清暑湿、冬补肾阳”的动态干预,可弥补西药单一降压的局限性。

图片

外治法同样彰显“简便廉验”智慧。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可能降低收缩压10毫米汞柱、舒张压5毫米汞柱”;每日午休或闭目养神半小时至一小时,亦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有助降压。吴伟教授指出,此类方法“简便、廉验、有效、安全、依从性好”,适合广泛推广,如本次会议有一节专门介绍中医刮痧疗法。此外,针灸康复在脑卒中恢复期、后遗症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印证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全周期(预防、治疗、康复、养生)管理中的独特价值。“针对中风、偏瘫、嘴歪患者,通过针灸康复中医药治疗往往表现出意想不到的疗效。”

食疗与运动

日常生活中藏着“降压良方”

“药食同源”是中医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抓手。吴伟教授推荐多摄入高钾食物,如香蕉、绿叶蔬菜和柑橘,可辅助调节血压;广东特色葛根煮鱼赤小豆汤,兼具舒缓神经、降压之效。日常饮食中,芹菜汁、青瓜汁、苦瓜汁等天然饮品,亦能帮助“四高”人群改善血压与脂糖代谢。

运动干预则强调“动静结合”。除传统导引术外,每日30分钟快走、打球、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工作间隙闭目调息、夜间保证7小时睡眠,则是现代人对抗“高压生活”的实用技巧。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测量血压是防控基石。今年,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家庭自测血压应常态化,建议目标值需逐步向130/80mmHg以下靠拢。需注意,“我国高血压定义仍保留在140/90”,需结合个体耐受性综合评估,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