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群体离“从家门到舱门”无障碍平等出行的愿景更进一步。南都记者从东航方面获悉,东航正在细化面向孤独症群体的服务方案,计划以“星翼护航行动”改善孤独症群体航空出行的体验,并增进民航从业者、公众与孤独症群体的了解。
东航工作人员展示为孤独症乘客定制的“星翼护航”证件。南都记者 赵唯佳摄
孤独症又称孤独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存在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等特点。因为孤独症多出现于儿童早期,所以孤独症群体又有“星星的孩子”“星宝”的昵称。
据中国残联2023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残疾人总数为8500万余人,其中,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且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发病率成为精神类残疾的首位。
上海市闵行区孤独症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陈炜告诉南都记者,孤独症群体在乘坐飞机时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噪音刺激等因素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由于现行法规未明确界定“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具体标准,部分航空从业者将孤独症群体的刻板行为,如重复动作、情绪波动,等同于潜在风险,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服务流程异化为排斥机制,使得无障碍通行无法真正落地。
陈炜认为,要加快《特殊需求旅客航空运输服务管理规定》立法速度,从简单贴标签过渡为科学评估体系,引入专业医疗评估与行为分级制度,建立“能力评估-分级响应-应急培训”全链条机制,切实保障孤独症群体无障碍平等出行的基本权利。
但在原则上,“星宝”群体的无障碍平等出行权受到法律保护。根据《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第七条,承运人不得因残障人士的非自愿性举止可能引发其他旅客不适而拒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明确禁止基于残障的歧视性拒载。
南都记者从东航方面了解到,待“星翼护航行动”正式推出,“星宝”可以在值机柜台领取并佩戴“星翼护航”的挂牌,后续的安检、登机、抵达等服务会更贴心、更便捷。
对航司针对孤独症群体的服务方案,有精神科的临床医生呼吁,要活用“精准医疗”的思路,不能泛化对孤独症群体的应对方案,对轻、中、重的病情有所区分,对不同年龄段的“星宝”也要有侧重地制定服务方案。该医生建议,“星宝”出行应有可信赖的亲友陪同。
陈炜也坦言,只有有当制度保障、行业规范、家庭准备形成合力时,才能真正实现“从家门到舱门”的无障碍平等出行。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