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应用场景是关键。5月19日,广东省工信厅发布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梳理了交通、民政、金融、农业4大行业应用需求,共计发布22类应用场景。经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目前广东已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50类,涵盖8大行业。
交通、金融各6类,民政、农业各5类场景
此次发布的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含交通、民政、金融、农业4大行业,其中交通、金融各含6类应用场景,民政、农业各含5类场景。
人工智能+交通行业,主要围绕自动驾驶、智能安全管控、精细化交通管理、个性化出行服务、智慧机场、车路云一体化6类应用场景。其中“智能安全管控”场景提出,通过部署路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气象传感器等设备,融合时空数据分析模型,实时识别道路拥堵、湿滑路面、团雾等潜在风险,动态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至车辆终端。以此技术,可提前预判事故黑点,通过调整限速建议、触发警示灯等方式降低事故概率。
人工智能+金融行业,主要围绕个性化客户服务与智能营销、精准化金融风控与风险管理、智能运营与管理决策支持、智慧化投资管理、智能化监管合规、场景化产品创新6类应用场景。其中“智慧化投资管理”场景提出,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挖掘与量化模型技术,构建智能投研体系,实现投资组合自动化配置、市场趋势智能研判与交易策略动态优化,推动投资管理向科学化、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监管合规”场景提出,构建风险传染模型与资金流动图谱,整合多机构交易数据,识别跨行业、跨区域风险传导路径(关联企业担保链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支持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联合监测可疑交易模式,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人工智能+民政行业,主要围绕精准化社会救助、智慧化养老服务、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便捷化社区服务、福利资源优化分配5类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农业行业,主要围绕智能生产管理体系、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农业生态保护、乡村治理数字化5类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梳理了广东各行各业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实际需求,可供相关企业参考进行业务扩展。
已累计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52类
此前南都·湾财社报道,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安全四大行业共30类应用场景。两批相加,目前广东已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达52类,涵盖8大行业。
据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广东省拥有华为昇腾、腾讯混元等优质的人工智能行赋能千行百业的基础底座,并以此为底座推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生态建设。有了这些优质的大模型,就需要在具体场景中去支撑应用。
广东省高度重视打开应用场景的市场需求,组织开展了应用场景的开拓工作。曲晓杰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共同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政府将会尽力提供好场景开放的一些协调支持服务。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今年2月,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省长王伟中挂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围绕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应用拓展、产业招商、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区域布局、出台政策法规、强化要素统筹、增强资源保障、打造产业生态,持续深化推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达92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已发布63个大模型,位居全国前列。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