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超级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与市场深度融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5-05-22 06:10

“新文博”系列评论①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盛大开启,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一年一度的文博会已成为深圳最重要的超级文化IP与文化传承盛事。它是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旅,更是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与数据模型。

文博会一方面汇聚海量资源,构筑超级交易平台;一方面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双向奔赴,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超级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超级服务平台、文化新技术新产品超级发布平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超级共创平台、文化开放与出海超级贸易平台、文化企业与品牌超级传播平台和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超级展示平台。

据文博会官方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3万亿元,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超4.5万个,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凭借着日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文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多元主体参与,构建起庞大的文化产业交流生态,全方位推动文化与市场的深度融合。除各地政府组团参展之外,市场化力量和交易功能在文博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据统计,上届文博会市场化组展比例从50%大幅跃升至75%。

历经二十一载,文博会正大步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从创办到蝶变,展会始终锐意创新,不断寻找“新坐标”。本届文博会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300家,其中既有60余家首次参展的“新朋友”,如埃及Konouz(埃及复刻宝藏公司),也有“老朋友”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腾讯、网易、中影股份等机构和企业。众多参展商在此精准对接,在海量商机中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世界日日新,但文博会的交易与服务本质不会变。“交易力”是文博会的“生命力”。文博会搭建的不仅是展台,更是展商品牌价值跃升的黄金赛道。本届展会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

多年来,在文博会搭建起的“超级交易平台”之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的文化资源与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汇聚于此,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创新的理念与成果得以高效流通,实现了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全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

文博会自诞生之日起,便始终坚持“国际化”定位,用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两条腿走路”。上一届文博会,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08个,海外采购商人数增至3万名。文博会已逐渐成为全球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交流、国际采购、投资促进等合作汇聚之地。在文博会的助力下,网文、网剧、网游等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受到海外市场欢迎,而海外企业也借助文博会与国内企业合作,互利共赢。跨文化的交流如活水汇聚,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推动了全球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