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来,摄影师陈杰持续追踪并记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勺嘴鹬(左一)在阳江湿地的栖息活动。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东阳江湿地。在这里,摄影师陈杰用八年时光,默默记录着这片湿地中生生不息的自然故事。
在阳江绵延的湿地滩涂上,每年鸟类迁徙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勺嘴鹬。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鸟类之一。《涉禽研究》(Wader Study)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估算,目前勺嘴鹬的全球成年个体数量为443只。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常青是该论文共同作者之一,他表示,勺嘴鹬种群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意味着仍需进一步加强勺嘴鹬研究与保护。
其中,代号“1H”的勺嘴鹬年复一年如约而至来到阳江,而陈杰也年复一年地守候着它的到来。翻开陈杰的观察笔记,详细记录着:“白标1H——雄性,2016年出生,2018年起连续8年在阳江越冬”;“绿标LH——2024年出生,系1H的孩子,2025年首次现身阳江”。“每年10月28日前后,1H都会准时出现,次年4月中离开。”陈杰回忆道。但2023年,这只“老友”却意外迟到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去滩涂蹲守,生怕它遭遇不测。”直到第10天,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那一刻,悬着的心才放下。”
江苏“勺嘴鹬在中国”机构与俄罗斯鸟类专家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该机构,陈杰获得了很多勺嘴鹬在西伯利亚繁殖地的信息。这些戴有旗标的勺嘴鹬,犹如持有“护照”的环球旅行者,它们的行踪被全球研究者共同追踪。十余年间,陈杰拍摄的鸟类照片已数十万张,用镜头记录了这些珍稀鸟类的生命历程。
今年,阳江湿地迎来了候鸟观测的丰收年:记录到勺嘴鹬25只(其中9只带有科研旗标),棉凫23只、黑脸琵鹭170只、白琵鹭50只、小青脚鹬19只,彩鹮2只。此外还有遗鸥、黄嘴白鹭、黑嘴鸥、蛎鹬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
“保护鸟类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贵在持之以恒的观察与记录。”陈杰如是说。八年来,他的镜头不仅记录了候鸟的迁徙故事,更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可能。每一个物种的延续,都离不开普通人的默默坚守。而阳江湿地,正因为有这样执着的守护者,才成为了候鸟永远眷恋的家园。
#生态兴 文明兴
采写: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影:陈杰
码上阅读 点击投稿
编辑:高永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美丽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