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 章枭 蒋琳 郑雅文 走进改造后的丽港湾小区,焕然一新的非机动车棚内,电动车排列得整整齐齐,充电桩的指示灯有节奏地闪烁着。谁能想到,这个曾经“飞线如网、杂物成堆”的老旧车棚,如今竟依托福田区福保街道的“三会一清单”治理模式,完成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蝶变。
随着福田区福保街道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中“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优化”一项被标注上“已完成”,居民们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微改造”里,是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的生动注脚。
改造前vs改造后
幸福议事会:让居民吐槽变治理良方
“以前车棚就是个‘杂货铺’,每次充电都提心吊胆,生怕衣服滴水引发电线短路。”居民刘女士的吐槽,道出了丽港湾小区内车棚的痛点。面对居民的担忧,福保社区以“三会一清单”治理机制为突破口,联合丽港湾小区党支部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改造议题搬上幸福议事会。小区党员、业委会成员、物管人员和居民代表围坐成圈,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炉夜话”就此展开。
充电桩数量不足、僵尸车占用空间......居民们抛出的种种问题被逐一记录形成诉求清单。通过幸福议事会,居民提出的具体诉求被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项目。
在社区党委支持下,幸福议事会还邀请街道应急办、执法队、充电桩企业等多方代表加入现场协商,通过多轮实地勘察、方案比选,初步确定“疏堵结合”改造方案:清理长期闲置车辆,重新规划停车区域,新增智能充电设施。“没想到晾衣杆拆掉的第二天,施工队就进场了。”居民刘女士回忆道。
“协同治理链”:多方联动破执行难题
改造事项确定后,小区业委会与物业管理处立即“双线推进”。业委会负责召开业主大会,以95%的同意率通过充电桩建设方案后并选定充电桩安装点位;物管则牵头对接3家充电桩企业,经多方比价后,最终选定具备自动断电功能的智能设备。
方案再好,能在小区顺利落地才是关键。“放了多年的车棚凭啥说清就清?”“装充电桩,外一出事谁负责?”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居民的种种质疑,福保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小区物管、业委会及涉事当事人开展“多方会谈”,“这是业主大会95%通过率的表决结果,这是第三方机构的安全评估报告,大家都可以看看。”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物业负责人、业委会主任,通过现场出示业主大会表决记录、方案公示证明及安全评估报告为居民解疑答惑。针对有居民提出的改建位置方案,经过实地核查后,由于毗邻化粪池被认定存在安全隐患未被采纳。工程实施过程中,小区党支部、物管、业委会三方联动破解执行难题,经过多次法规讲解和方案对比,最终得到业主的一致肯定与支持,化解了矛盾、保障了施工。
项目建成后,物管人员还负责每日定时巡查停车区域,防止电动车乱象回潮。物管负责人陈经理翻开巡查记录本:“自从小区党支部牵头,联合热心居民成立‘监督小队’后,乱停放投诉下降80%,现在我们每天早晩高峰都有专人定时巡查和引导,对乱停、乱放行为进行劝阻。”
“三会一清单”:小清单撬动大幸福
在丽港湾小区公告栏前,居民们总能清晰看到“小区民生实事清单”的最新进度: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优化项目显示“已完成”,天面整修工程标注施工中,每个项目都标注着责任人、完成时限。这张动态更新的清单,不仅承载着福保街道创新“三会一清单”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更成为了衡量社区治理效能的一把标尺,居民可以随时对照查看、监督评议,真切感受到“民声”变“民生”的治理温度。
改造后的小区智能车棚配备20个充电口、提供约40个停车位,搭载烟感报警和自动喷淋系统,充电App实现充满自停功能。“现在从手机就能查看充电进度,车棚还有灭火设备,比过去安全多了。”居民李先生的感受印证了治理成效。
今年以来,福保社区通过“三会一清单”治理模式,已累计完成60件民生实事项目,涵盖小区出入口通道改造、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优化、建筑外立面及天面修复、绿化服务提升等项目,项目完成的同时业委会履职率、居民参与率也同比提升了50%。
“清单可不是贴着看的,得让居民看到变化!”福保街道目前在全区率先推行“一小区一实事”制度,通过“幸福议事会”收集意见建议,“业委善治会”敲定改造项目,“物管联席会”强化执行保障,通过清单式管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在街道77个小区全覆盖,福保街道上半年已落地131项民生实事,完成率87%。在这里,每个改造项目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治理初心,当“三会”凝聚民心共识,“清单”扛牢责任担当,那些曾被遗忘的“边角地”,正蝶变为居民共治共享的“幸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