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学术周开启:两日亮点全解析!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05-24 21:06

5月21日至22日,福田区“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学术周”火热开启,数学、科学、信息科技、物理四大学科工作坊轮番登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课堂生态的创新路径。

【5月21日】数学多维探索碰撞科学思辨赋能

超AI小学数学日:手中有AI,脑中有智慧,心中有爱

课堂智变:AI技术化身“认知脚手架”

  •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呙誉兰老师展示《评选吉祥物》,AI图像生成技术让数据可视化“活”起来。

图片

  •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管元元老师展示《奇妙的密铺》,通过AR工具演绎几何拼接的奥秘。

图片

  • 园岭教育集团园岭小学杨菲老师展示《确定位置(一)》,借助AI网页游戏实现虚拟场景定位教学。

图片

工具赋能:一线教师的“AI百宝箱”

  • AI生成数学绘本、网页闯关游戏、智能备课工具链等实战攻略发布,将公倍数、乘法分配律等知识转化为魔法森林冒险任务。

图片

思维碰撞:从工具应用到教育哲学的深度对话

  • 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提出“AI放大教师价值,而非取代教师”。

图片

  • 明德实验学校香蜜校区数学科组长史晨颖提出AI时代要培养技术驾驭力、批判思维力、人机协同力三种新素养。

图片

  • 教研员姚铁龙和明德实验学校(集团)五洲小学校长陈雪梅化身数字人,与教师共探“AI+数学”的教学关系重构。

图片

超AI小学科学日:人机协同·素养共生

课例领航:AI思辨激活批判性思维

  • 新沙小学王亚琼老师展示《AI思辨: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以“汉堡该不该吃”为辩题,借助AI实时捕捉学生论证逻辑,动态引导思辨纵深,实现生命科学认知与批判性思维的双重培养。

图片

头脑风暴:AI技术赋能教学创新

图片

工具发布:区域AI教学资源矩阵成型

  • 发布《福田区小学科学AI教学应用手册》,覆盖备课、课堂、作业全场景。

图片

  • 教师案例分享:虚拟助手开发、AI科普网页制作、大单元教学痛点破解。

图片
800x534_68307ed413eed.jpg

800x534_68307ed389b09.jpg


学术引领:生成式AI重构教育生态。

  • 香港中文大学辛海洋博士提出“人在回路”智能教育生态,推动教育从知识传递迈向协同创造。

图片

  •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教授强调教育智慧应注重一线实践,并肯定福田在探索教育与AI的融合方面展现出的区域特色和学术特征,走在了全国前列。

图片

图片

【5月22日】物理实验破界对话信息文化传承

超AI信息科技日:技术赋能,智慧共生

课例突破:AI激活非遗文化传承

  • 荔园外国语小学(水围)陈晓岚老师展示《AI秒识非遗!传统文化的智能新玩法》,学生分组设计“非遗智能识别工具”,通过机器学习迭代优化方案,在协作中感悟AI赋能文化传播的力量,点燃文化自信。

图片

工具革新:“超AI信息科技工具箱”发布

  • 信息科技教研员林志春老师介绍覆盖“教、学、评”全场景的AI教学指南,包含情境创设、交互学习单生成、AI辅助评价等案例,配套电子资源包一键获取,强调“工具服务于人”,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最终目标。

图片

头脑风暴:破解AI教学痛点

  • 荔园小学(玮鹏)郑健老师组织教师团队化身“创想家”,针对“学生依赖AI缺乏思考”“评价标准单一”等难题,提出分层任务设计、游戏化课堂、AI动态评价等创新方案,现场评选“点石成金手”“课堂魔法师”奖项。

图片

学术引领:跨学科融合新路径

  • 深圳大学徐明教授分享AI与图形化编程、数学教育的融合实践,例如贝叶斯思维与AI算法结合、大模型辅助编程教学,通过构建本地化教学智能体,实现安全可控的跨学科学习支持。

图片

超AI中学物理日:AI赋能能量场,共振实验新生态

课堂革命:AI让物理实验“活”起来

  • 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物理教师黄晶晶老师展示《智汇能量:AI赋能下的机械能转化探秘》,学生用AI模拟搭建过山车轨道,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智能体“小新”揭秘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系统,拓展学科应用视野;拓展作业“橡皮筋动力罐子”挑战认知:看似下坡路,实为蓄能时。

图片

效率外挂:智能工具链赋能教学全流程

  • 明德实验学校张涛川老师展示四大法宝:AI备课,物理老师也可以编写代码玩转虚拟实验;AI授课,物理学家亲临课堂为学生们学好物理答疑解惑;AI作业,大模型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打造学习框架;AI评课,每个老师都可以拥有一个专业智能体给自己当评课专家。

图片

圆桌沙龙:如何用AI突破传统教学?

  • 福田物理AI团队分享虚拟实验、智能体互动等实践。

图片


专家报告:AI与物理的“量子跃迁”

  • 深圳市格致中学的牟睿毅老师提出“人机共振”新模态,解构AI重塑课堂的核心密码。

图片

从数学的“多维探索”到科学的“批判性思辨”,从物理的“实验破界”到信息科技的“文化传承”,不仅呈现了AI技术如何重构教学场景,更体现出“技术为翼、育人为本”的教育初心。

未来几日,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学术周还将迎来更多学科工作坊的精彩亮相——从语言艺术的智能创作到跨学科融合的深度探索,AI赋能教育的创新图景将持续展开。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