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充电宝质量安全的相关话题持续登顶热搜。从多品牌召回到民航局发布充电宝登机新规,众多的消费者困扰正等待逐个解决。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中美市场发布召回公告后,安克创新近日在日本宣布召回部分产品,去年安克曾在日本也召回过充电宝。6月30日,安克创新日本区域相关负责人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在日本地区的两次召回原因并不一样,此次召回系因电芯制造商违规使用原材料。
此次行业“地震”背后指向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违规更换原材料,此前安普瑞斯美国总部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该无锡公司已于2022年被剥离,目前与安普瑞斯集团无任何关系。
该无锡公司的客户包括绿联科技、小米、倍思等,绿联科技董秘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正在核实调查;倍思则暂无回应。但据媒体报道,绿联科技称企业与小米使用的是其他批次安普瑞斯电芯,不存在风险,但已下架所有使用安普瑞斯电芯的产品。6月3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发现,罗马仕已在官方旗舰店下架全部充电宝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宝3C认证标识新规自实施至今未满一年,作为充电宝的核心关键件,电芯也需要通过强制3C认证。在整个产品生产链路上,上游供应商何以逃脱各方监管“引爆”下游?6月30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针对此事政府部门已介入调查。
罗马仕、安克创新共召回约230万台充电宝
发布召回前已有产品爆炸个案
此次充电宝质量问题风波源于几所高校向学生发布通知称,两万毫安的罗马仕充电宝相对其他型号更容易爆炸,6月16日,罗马仕发布公告称召回三款型号共计超49万台充电宝;6月20日,另一充电宝品牌安克创新(300866.SZ)发布公告称,在国内主动召回7款不同型号的部分批次充电宝,共计超71万台。
实际上,在各品牌发布召回公告前,旗下产品就已存在爆炸的案例。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官网显示,今年3月20日,一名乘客随身行李的充电宝在行李舱自燃,经确认,该充电宝为罗马仕2万毫安的充电宝,起火原因为热失控。安克创新旗下充电宝亦有类似现象,今年6月12日,安克在美国召回超过115万台充电宝,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官网披露的公告,安克称收到19起火灾和爆炸报告。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官网截图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官网截图
以上述数据粗略估算,今年两家充电宝品牌共计在全球召回超过230万台充电宝。
继去年9月后 安克创新在日本再次召回充电宝
企业回应称两次召回原因并不相同
继在中美发布召回公告后,安克创新6月26日在公司的日本官方也发布公告称召回旗下4款充电宝。安克创新表示,去年9月企业已召回两款充电宝,并对电芯供应商的生产过程持续调查,但供应商擅自使用不符合集团质量标准的材料,有可能出现内部短路,因此企业扩大召回的期限及批次号。
就此次日本市场的召回规模,安克创新回应当地媒体称约召回10万台。不过,6月30日,安克创新日本地区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具体召回数量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公告为准,并称不方便透露具体的电芯供应商。截至6月30日发稿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未发布安克创新此次的产品召回公告。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倍思、宜家、安克创新均曾发布过充电宝的召回公告,理由均为产品过热可能会引起火灾。但去年9月安克创新在日本召回的充电宝并不多,共计413台,该企业当时表示接到海外该产品起火的报告后,调查发现其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
那么,安克创新两次在日本召回充电宝原因是否一样?如若早已发现制造商违规,为何监管力度无法跟上?针对此事,前述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2024年9月主动召回的原因是,供应商在组装零件时现场判断发现产品存在组装缺陷;本次主动召回的原因是,在上次召回的补充调查中,企业发现此次召回的四款产品使用了不合适的零件。
安克创新在召回公告中承认,集团对电芯生产供应商的管理和现场监督不够,企业将审查并加强现场管理制度和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管理和协调制度。此前安克创新亦在中国市场的召回公告中称,日后将从源头把控电芯设计安全、严格检测在售产品使用电芯材料以及全程监控电芯生产过程。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被指问题产品电芯供应商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称已介入调查
针对召回原因,罗马仕方面表示,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过热,极端场景下可能燃烧;安克创新则称,某电芯供应商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引发过热甚至燃烧。
6月3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发现,罗马仕已在官方旗舰店下架全部充电宝产品。
罗马仕官方旗舰店截图
SGS电子电气产品实验室产品经理符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充电宝内部由电芯和保护电路构成,电芯是充电宝的核心关键件,是充放电的能量单元。符静表示,不同充电宝内部的电芯类别、容量、串并联数量各不相同,电芯不仅决定充电宝的容量大小,同时它的性能和安全性也直接决定了充电宝的品质。如果电芯自身的安全性出了问题,比如因为各种原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引起内部短路,则保护电路也无法有效保证充电宝的安全性。
多家媒体报道前述品牌采用的电芯为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拆解了一台符合召回条件的安克充电宝,其电芯为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
该公司官网显示,其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南都此前曾采访涉事相关方,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不方便接受采访,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集团已注意此事,已有专人跟进,据环球网报道,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相关人士曾表示,企业对此迅速启动调查,调查工作仍在深入进行中,旨在全面厘清事件原因。
然而,安普瑞斯美国总部(Amprius Technologies, Inc.)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无锡企业已于2022年初被剥离并更名,此后一直独立运营,目前与安普瑞斯集团没有任何关系。该相关负责人指出,最近关于电池鉴定的报道与安普瑞斯集团关联起来是失实的。
该集团总部官网显示,安普瑞斯集团是高能量和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领先制造商,生产业内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集团在中国南京设有材料研发实验室,并在中国无锡设有大容量电池的生产设备。
6月30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针对此事政府已经介入调查处理。同时据央视新闻6月30日报道,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企业正在就此事调查,政府已经介入,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图源安克官网
符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最近十几年中国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电芯技术已经做到全球领先。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即充电宝这类产品中使用的电芯,其技术储备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消费类电池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一直存在技术参差不齐的情况,而电芯制造又是一个对生产过程操作精准度、环境管控要求都比较高的过程,所以就会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好的电芯产品安全和性能均有保证,质量一般甚至不好的产品也屡见不鲜。
符静称,“好电芯”会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外壳材料,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严格的生产车间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等)控制,并有严格的质检环节,保证其出厂电芯的质量及各批次产品的一致性。质量一般的电芯则通常会在上述环节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出现回收电芯当作新电芯使用的情况。
小米、倍思、绿联等品牌被指采用安普瑞斯电芯
绿联科技称此前使用的安普瑞斯电芯不存在风险
根据电池交易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安普瑞斯电芯产品大批量供应给安克创新、罗马仕、小米、OPPO、vivo、绿联、倍思、美团等。
电池交易网指出,安普瑞斯采用先进的材料技术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相结合,领先行业的硅负极技术使得电池在相同容量下具有更小尺寸和大倍率,或在同等尺寸下容量更大,倍率也更大。
绿联充电宝。图源企业官网
6月30日,绿联科技(301606.SZ)董秘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此事仍然在调查核实;同日,记者通过官网方式联系采访倍思,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不过,据相关企业的对外回复,并非安普瑞斯所有电芯都存在质量问题。
绿联科技于6月29日回应九派财经的内容,公司称,近日友商召回的充电宝基本采用安普瑞斯1.0电芯,1.0批次可能有一定风险,而绿联和小米曾使用的是安普瑞斯2.0批次电芯,不存在风险,所以绿联不会进行召回。目前,绿联已经将使用安普瑞斯电芯的产品全部下架,主力电芯供应商已切换为力神、亿纬锂能。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安克创新于6月25日在官网发文称,企业已于6月18日与全球消费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先企业宁德新能源(ATL)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安克创新将把ATL作为核心充电宝电芯供应商,采购首批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民航局回应新规发布:今年已发生15起充电宝起火事件
电芯需要单独通过3C认证
6月26日,民航局发布通知称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充电宝的3C认证标识。图源企业客服
无任何标识的充电宝。
部分网友认为新规“突如其来”,据央视新闻,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品中心实验室主任杨强就新规发布解释,从年初截至目前,已发生15起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空中起火冒烟的事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一倍。杨强表示,且若充电宝起火,客舱里处置资源(灭火器等)有限,密闭空间里,充电宝着火后产生的烟及有毒气体对旅客也有影响。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目前,关于问题电芯的调查仍在推进,但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消费者称与企业客服无效沟通、民航新规、问题产品寄回等种种“困境”普遍引发共鸣。
连日来,多个消费者争议充电宝召回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有消费者称就召回产品问题联系企业客服但对方已读不回、亦有消费者称在机场内买到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还有消费者称多家快递公司拒收充电宝。
实际上,充电宝的3C认证新规已经实施。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早于2023年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根据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电池会经过电安全试验、环境安全试验等多个项目检查。符静表示,电芯属于上述标准中涵盖的“锂离子电池”,是需要单独通过CCC认证,或者随电池组一起通过CCC认证的,否则自2024年8月1日起,既不能单独售卖,也不可以用到CCC认证的移动电源中。
专家:
品牌方若对供应商更换电芯不知情不符合流程管理
厂家有责任做好合规性的执行和自我监督
符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在CCC认证过程中,移动电源中使用的电芯是作为关键件管控的,并且针对电芯也有认证及测试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电芯的更换必须要事前提交申请并经过测试评估,获得更新的CCC报告证书后才可以使用。
“所以针对一款市场在售的移动电源,供应商私自更换电芯的行为从法规层面就是不被允许的,随意更换意味着产品的安全性不再受控。并且如果品牌方甚至不知情,也完全不符合产品供应的流程管理。”符静称,移动电源的自燃爆炸一般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电芯内部出现短路,这些原因包括电芯自身质量问题、充放电参数与不同电芯的匹配问题等,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据界面新闻报道,安普瑞斯被指降低电芯的热失控阈值,导致下游厂商无法通过按照原本阈值标准设定的常规检测手段去发现异常。这也增加了下游厂商自查和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南都湾财社记者就此向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咨询,截至发稿前未得到更多回应。
符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充电宝行业一直属于薄利多销的情况,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主流充电宝产品,包括标称容量10000毫安时和20000毫安时,普遍售价都在100元左右,客户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的大品牌售价也通常不会超过200元。前述两种容量的充电宝一般能量不超过100Wh,以满足民航针对充电宝随身携带登机的要求。
“这个价格区间已经维持多年,在生产成本如原材料等没有重大价格调整的前提下,产品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波动,会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她表示,随着消费者手中旧充电宝的逐渐淘汰,以及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CCC认证的强制实施,不合规的低价商品必然会被淘汰,社会上不合规的移动电源产品会减少,厂家也有责任做好合规性的执行和自我监督。
符静认为,后继预计监管将会进一步加强,逐步规范市场,促进行业整体向好,相关突发事件从另一面看也会推动不合规产品的加速回收及行业整顿,长期看国内充电宝行业会逐步规范并进入良性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