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解码共生——中外艺术史课程展”正式揭幕。展览由张新担纲学术主持,刘沛文、胡明明担任策展人,单文博、张润、黄燕、赵紫晨、方钰城、张温吉翔担任执行策展人。
展览邀请7位 /组艺术家,通过提示词视角和AI算法辅助创作,展示了提示词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如何将跨学科知识如中国美术史、西方艺术史转化为实用提示词,帮助创作者提升AI提示词的表达能力。
展览现场。
策展人刘沛文认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源自《AIGC艺术设计与影像创作》一书第二章“提示词归纳与应用——跨学科AI创作的辅助工具”。该书首次融合了美术史、设计史、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影视概论等理论,并以提示词为核心框架进行系统梳理。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中的作品,是艺术家在创作前期分别从媒介、技术、语言、符号、观念、应用、展示等关键要素出发,提炼出提示词的表格,然后围绕人工智能生活、未来世界、生态文化及非遗保护等前沿议题,呈现一系列基于此理论框架的创作成果。
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胡明明认为,该展览详细展示了每个领域的提示词及其实际应用,呈现了这些词汇在不同艺术方向中的共性与差异。这种系统性梳理不仅有助于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时思维更敏捷、知识技巧运用更准确,还能辅助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跨领域融合,突破传统创作边界。
展览现场。
执行策展人张温吉翔认为,通过了解历史才能逃离历史的束缚。本次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运用AIGC软件辅助创作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当代艺术、数字媒体及摄影等多元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不仅直观展示了“用文化来造型”的理念,更让观众得以跨越专业界限,对比分析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进而探索AIGC技术究竟在艺术创作流程的哪些环节能发挥更有效的辅助作用。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主讲人吕凤悦认为,《中国美术简史》详细讲述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涵盖书法、绘画和雕塑等领域的变革。在此基础上,跨学科AI创作工具提取书中关键术语和概念,为AI艺术创作提供新方向。
展览作品(中国美术史部分作品)
提示词中强调的山水画、工笔画、水墨画和写意画等流派与技法,不仅是艺术表现手法,还承载着文化哲学内涵,如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等。通过处理这些提示词,AIGC软件能够将传统美学与现代技术结合,创造出富有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
展览作品(西方美术史部分作品)
同样,《外国美术史》涵盖了西方艺术自古希腊罗马时期至现代的演变,讲述了各个历史阶段、流派风格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美学原则。无论是古典时期的理性和谐、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还是巴洛克艺术的戏剧张力,艺术家们始终探索着如何用艺术表达情感、自然之美与社会变迁。这些历史背景和理念的提炼总结,能有效转化为AIGC软件所需的提示词,辅助艺术家把握“融合流派”“对撞流派”的美学精髓,从而生成更具趣味、意想不到的作品。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