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守护”系列报道之二
编者按:
平安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公安部门聚焦提升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护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平安答卷。
聚焦厦门这座位于东南沿海的经济大市,其在改革创新、经贸发展方面都领跑全国。但不容忽视的是,这背后是厦门公安力量的默默守护,从“跨前一步”提供便利的出入境服务,到创新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再到科技赋能护航文旅经济,无不彰显了厦门公安的专业与用心。
6月30日—7月2日,由公安部组织的“阳光下守护”法治公安主题采访团走进厦门,南都记者实地探访厦门公安保障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6月30日,由公安部组织的“阳光下守护”法治公安主题采访团来到厦门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南都记者发现,中心内保管着汽车、手机、电脑等各种涉案财物,而每一件财物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得知涉案财物的名称、编号、货主和库存状态等。
“这个二维码相当于涉案财物的一个‘电子身份证’,有了这个二维码,涉案财物就可以全流程监管了,打通数据壁垒是中心的一大亮点。”厦门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综合科科长陈仲怡说。
涉案财物的“电子身份证”。
据陈仲怡介绍,早在6年前,厦门市公安局研发了跨部门涉案财物智能化管理平台。在平台建立之前,像车辆等涉案财物,往往需要通过线下流转的方式,移送到相应部门,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如今建立了这个涉案财物智能化管理平台,公安在前端录入涉案财物信息后,即可通过线上把数据流转到检察院、法院、财政局等,无需将车辆等涉案财物线下流转,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统一存放在中心即可,在节约资源的同时,避免了涉案财物在移交过程中毁损灭失的风险。
谈及涉案财物的毁损灭失风险,陈仲怡表示,涉案财物在长期的保管过程中也面临损耗、贬值的风险,如果不注意,“奥迪可能变奥拓”。为此,厦门公安探索了政企合作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涉案财物进行维护、维修、物流转运等。全流程都在公安系统的监管下进行,公安人员可以将更多时间花在办案上。
此外,南都记者了解到,以往,刑事涉案财物要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再进行处置,一些刑事涉案财物因多次移交、缺乏专业保管,往往在案件办结后损耗贬值,浪费社会资源和司法行政成本,影响公众满意度。
厦门公安创新涉案财物管理模式,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下,进行法院审判前先行拍卖变卖,有效降低了涉案财物损毁贬值风险。
“针对传统涉案财物管理中存在的扣押难、保管难、移交难、处置难等难题,厦门公安联合检察院、法院、市财政局等部门,在国内率先打造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厦门模式’,实现物品集中保管、信息网上流转、中心集约处置。中心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入库涉案财物170余万件,节约办案时间15万小时,节约财政资金1亿余元,守护了政府与公众的‘钱袋子’。”厦门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叶文同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厦门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阳光下的守护|公安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