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聊会: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如何破解“维权难”“判赔低”?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7-04 18:04

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第11位,在AIGC领域的专利数量更是位居全球之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构建新的产业体系至关重要。日前,一场聚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的深聊会成功举行。深圳市政协委员、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以及律师界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重要议题,以及执法司法优化和协同共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

800x534_68679cfdcb212.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679cfdd00d4.jpg?X-Amz-Content-

呼吁行政司法“双强保护” 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斌表示,深圳市律师协会对知识产权工作高度重视,协会设有多个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张斌提到,当前深圳律师在知识产权业务发展中面临困境。“过去,传统知识产权律师在版权、商标领域多依靠批量式维权开展业务,但近年来,批量式维权司法裁判赔偿较低,甚至有些案件难以覆盖维权成本,导致批量维权业务萎缩,新业务增长又跟不上。”张斌呼吁,深圳应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行政和司法保护力度。他认为,知识产权价值应由市场决定,当前部分知识产权因缺乏有效保护,影响了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动力。在专利代理方面,深圳专利撰写费用过低,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恶性循环,内卷严重,政府应采取措施治理不当低价竞争行为,保障专利代理行业健康发展,以提升专利撰写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瑞霆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娜结合自身观察,肯定了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的努力和成绩,包括出台严厉且高赔偿的相关条例,以及市监局、司法局展现出的良好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但她也指出,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司法保护体系方面,法院、检察院技术调查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的需求;高端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稀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缺乏事先预防意识,仅在问题出现后才寻求法律帮助。”王丽娜认为,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滞后性,随着通信、电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案件难度不断加大,律师和司法人员需学习更多法律之外的专业知识。在海外维权方面,当前的力度和能力仍显不足。王丽娜建议构建行政和刑事衔接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效,并完善海外维权渠道。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放宽跨境法律服务助企业出海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大学党委常委王红介绍了深圳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与困境。王红介绍称,深圳大学于2010年联合多方共建知识产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201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加挂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牌子并于2024年4月底揭牌。学院举办的知识产权实务高级研修班,为深圳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但目前在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促进人才更好地投入知识产权事业方面,面临发展瓶颈,希望能从此次会议中获取有益建议,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文雅靖围绕企业调研和港澳研究经验,提出三点建议。在制度建设上,深圳应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切实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深圳科创企业活力。她以香港为例,指出严格的制度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而深圳目前的制度在保护科创企业方面存在不足。在深港合作方面,应充分利用香港律师在国际市场服务经验丰富的优势,放宽跨境法律服务限制,促进深港律师合作,为深圳企业出海提供保障。同时,深圳应加大对本地律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制定专项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律师高记源分享了在新兴领域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在web3和AI领域,如数字永生项目、AI客服数据训练、区块链代码权利归属、AIGC音乐模拟等场景下,出现了诸多新型知识产权纠纷,由于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各地法院判决标准不一,导致从业者难以把握法律边界。在投资领域,企业担心代工厂盗取技术秘密和专利,而现有法律制度在商业秘密行政查处、刑事控告方面存在执行难问题。”高记源建议落实法定赔偿常态化,提高专利案件判赔额,同时加大对恶意诉讼的打击力度,规范知识产权诉讼环境。

规范知识产权诉讼环境 扩容预审服务与海外维权网络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副处长旷佩虎详细介绍了深圳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深圳对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实行综合行政管理,建立三级行政执法体系,为知识产权提供高效保护。”旷佩虎提到,我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全国首位,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落地河套,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通互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等四个领域的预审服务,我市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并聘请50名技术调查官为行政执法提供专业支撑,建立“五位一体”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体系护航企业出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勇结合实际案例,指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行政执法方面,存在处理过程中未及时告知权利人相关信息,或未正确认定商标侵权的现象,导致权利人在民事诉讼中无法主张惩罚性赔偿,维权力度减弱;在司法领域,知识产权案件面临着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方面审批难的问题,影响权利人胜诉后的执行效果;在批量维权方面,应进一步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诉讼,通过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民事诉讼。在跨境知识产权协作方面,建议加强对国内企业的教育,提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减少海外侵权纠纷。

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专业组负责人孙大勇针对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出建议。他指出,放宽对知识产权案件风险收费的限制,允许对准民商事案件的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件进行风险收费,以降低企业前期维权成本。同时,鼓励律师参与公益服务,可设立知识产权公益律师奖,对积极参与公益事务的律师进行表彰。

深圳市律协商标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谢湘辉补充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问题。他指出深圳当前仍然存在保全难、判赔低、调查难的问题,且对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做法支持不足,影响纠纷解决效率。此外,谢湘辉主任指出同案不同判现象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建议加强审判标准统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从“跟随”到“引领”,深圳如何迎接知识产权春天?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江雄在代表商业秘密委的发言中,肯定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行政执法中的高效处理方式,并建议加强宣传,让更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了解便捷投诉渠道和市局统一受理跨区域协调执法的先进处理模式。在司法领域,他建议在前海、南山等地建立知识产权诉裁法庭,简化争议较小案件的审理程序,缩短维权周期;降低财产保全申请难度,提高判赔金额,合理考虑刷单对判赔的影响;取消对批量维权案件权利人不合理的关联案件披露要求;同时加大对电商平台售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社会力量协同共治机制,对拒绝调解的被告采取更有力措施。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知联会常务理事郑宇劼表示,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转变时期,从过去的模仿、跟随阶段迈向引领和创造阶段。郑宇劼表示,此次深聊会直面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挑战,通过“政协搭台、各界献策”的模式,为深圳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城市注入了多元智慧,希望能切实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深圳知识产权的春天真正到来。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