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电话线”到全球领军者,看中兴通讯成长“密码”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7-06 15:00

南都讯 扎根深圳特区四十载,中兴通讯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创新基因已然深深镌刻在其发展脉络之中。从昔日的来料加工小厂起步,到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的华丽转身,背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是什么?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中兴通讯,探秘其成长“密码”。

 “将最难的事情做到最好”

“将最难的事情做到最好”,这不仅是中兴通讯的一句口号,更是其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走进位于南山区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展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世界。琳琅满目的5G基站、数字化场景及智能手机等各类信息通信产品和服务映入眼帘,这些创新成果早已经融入全球用户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如今,中兴通讯的业务版图已拓展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务。

时光回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彼时的深圳掀起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但落后的通信基础设施却如同一道枷锁,严重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电话难、装电话难”成为当时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此背景下,1985年,中兴通讯在深圳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应运而生,凭借“一根电话线”开启了连接世界的征程。

回望发展历程,中兴通讯与深圳保持同频共振,秉持“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毅然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自主创新之路,坚定地“将最难的事情做到最好”。1986年,中兴决定进军通信领域,并成立8人研发小组开始自主研制模拟空分用户小交换机。

从研发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起步到首创软基站融合平台引领网络进化;从Pre5G先行先试荣获全球双料大奖到推出全系列高性能5G产品持续领跑5G时代,见证并推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中兴通讯用实际行动诠释自主创新的力量,筑牢自主可控的坚实护城河。

图片

在中兴通讯的总部展厅,一面极具象征意义的专利墙,集中展示了企业波澜壮阔的技术创新历程。从1996年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到2025年累计斩获中国专利金奖11项,成果的背后,是中兴通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是深圳科技企业成长的真实写照。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千亿,正是因为研发领域持续高强度的投入。使得中兴通讯在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包括整个竞争的护城河的构建方面是具备了非常强的实力。”中兴通讯副总裁、系统产品MKT及方案部总经理柏钢介绍。

数据显示,在A股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当中,中兴通讯研发强度高居榜首。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约9.3万件全球专利申请,累计全球授权专利约4.8万件,去年研发整体投入占营收比例近20%。

 

“向阳生长”扛起产业链牵引重任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崛起,产业链的高效分工协作功不可没。中兴通讯始终坚信,开放合作是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深入中兴通讯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家龙头企业正以强大的产业链牵引力,助力深圳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兴通讯携手生态伙伴,重点对接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在人工智能、5G-A、算力网络、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示范项目,深度参与深圳数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5G技术搭建低空试点、通过算力设施实现边缘云架构、车载芯片在头部车企实现规模发货,与招商银行、平安集团、顺丰、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动数智化应用落地。

正如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所言,“深圳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链、开放创新的心态,非常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新产品、新业态打造样板点。”以低空领域为例,中兴通讯联合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深圳移动人才公园、深圳联通沙河低空经济带等样板点,成为展示低空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今年5月,其联合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正式启动“中兴通讯低空产业生态平台”,平台首期成员便吸引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32家企业加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中兴通讯不仅在产业应用层面积极作为,更在前沿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协作能力。中兴通讯聚焦前沿领域,与全球领先企业、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通过开放平台和联合创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紧密协作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全力打造产业链发展共同体。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从2018年至2024年,中兴通讯引入超100家国内优质资源,这些厂商逐渐成为各品类的主力供方,2024年合作金额达上百亿元,在与中兴通讯合作过程中17家公司已上市;在产学研协同方面,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论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累计合作知名国际、国内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超百家,共建数十家国家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等,成功孵化可落地、可应用的成果数百个。

 

“All in AI,AI for All ”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兴通讯通过沉浸式的场景集中展示了其在 AI 加网络、AI 应用、AI 终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

图片

站在40周年新的起点,中兴通讯正充分把握AI在通信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行业应用、AI端侧等四大维度带来的发展机遇,锚定“All in AI,AI for All”的战略主张,立足“连接+算力”,以智算为战略主航道,向着“成为网络连接和智能算力的领导者”的愿景目标坚定迈进。

在AI技术的落地应用中,基础设施的部署与升级是关键基石。中兴通讯深知这一点,持续深化涵盖AI底层硬件设备、AI booster智算平台以及大模型应用和AI创新终端的全栈全场景智算解决方案,助力AI基础设施加速部署升级,让算力更普惠。

在大模型应用和AI创新终端方面,中兴通讯同样成果丰硕。大模型上,中兴践行“1+N+X”策略,打造了一个基础模型库、若干领域模型及多种多样的场景应用,比如其星云工业大模型在南京滨江工厂实践了一系列智能化应用,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智能排产让排产周期从12小时压缩到1.5小时,订单交期承诺偏差减少36.5%,近期,中兴通讯星云大模型Nebula Coder-V6在竞争激烈的推理专项榜单中强势摘金,总分并列第一,同时在综合总榜中斩获银牌(并列第二),彰显了公司在AI核心赛道的前沿创新实力。而 AI 创新终端则将 AI 技术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智能的使用体验。中兴布局了全队列多形态的AI终端,涵盖了手机、平板、笔记本、台式电脑、移动互联等多种产品形态,有助于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中兴通讯也积极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创造AI新形态,持续提升产品方案竞争力、生态整合力和伙伴赋能体系,携手1000+生态伙伴在AI的隐私、安全、伦理等挑战上持续努力,确保科技向善。

当前,AI技术的演进以及深化应用,不仅推动了智算中心建设和消费端业务增长,同时将带动网络建设的增长,成为驱动未来3-5年ICT行业攀升的核心引擎。“中兴通讯将继续把握政策机遇与区域产业优势,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依托深圳创新资源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秉持‘开放共赢’理念构建AI生态体系,推动通信网络、算力资源与AI技术深度融合,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表示,“成为网络连接和智能算力的领导者”的战略愿景,既是对40年创新基因的坚守与传承,更是面向AI驱动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布局。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