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药百元不眨眼,疫苗百元舍不得:流感季到来前的失衡迷局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7-11 18:27

家住越秀区张女士的手机屏幕还停留在电商页面——1瓶标注“速福达”儿童流感干混悬剂的价格定格在254元。遥想1年前秋冬那个流感高发季,同样的一瓶药物的网购定价甚至达到了800多元。手指悬在“立即购买”上方犹豫片刻,最终咬牙下单。

2023年的那一波流感疫情太过吓人了,各大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家人接二连三的中招后那种忙乱情形,让人至今难忘。这位广州母亲不知道的是,她耗费不少囤积在家的各种流感抗病毒药物至今还封存在家庭药箱里防患于未然,而更有效的防护手段——流感疫苗,却从未出现在这个包含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的家庭药箱备选清单里。

图片

大s不幸因流感辞世后,排队打疫苗的台湾居民。

岭南流感的特色 一年双波次高峰且容易被低估

和全国其他兄弟省市,尤其是北方城市不同,地处岭南的广州等珠三角城市每年的流感是分成冬春季、夏季两个波次来袭扰城市居民的。

虽然,目前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仍未发现急速上升的趋势,但暑期岭南地区境内外人员交流的频仍,正让蛰伏中的流感病毒伺机而动。往年的6月-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内科乃至整个大内科都会异常忙碌。“和外科往往是择期手术集中在暑假不同,内科的忙碌则多半和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紧密关联。”

图片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医妇儿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胡丹丹教授本身就是一名儿童神经内科专家,从业以来参与了不少流感重症儿童的救治工作,她和她所在的团队专家们对于流感引发的流感相关性脑病患儿的救治工作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绝大多数流感相关性脑病的孩子,往往从脑部影像检查中就能预判出病情的走向、转归甚至孩子的生死。”她至今记得2023年从兄弟城市转运广州途中突发严重并发症的一个男孩,从发病到死亡仅5小时。更揪心的是一名6岁患儿,流感引发脑疝后“所有抢救手段都用上了,最后还是没救回来”。这些悲剧有个共同点:孩子都没接种过流感疫苗。

基于统计口径的原因,从2022年开始,国家疾控中心每年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较少再提及到流感这一丙类传染病的死亡病例数。但在临床实践中,始作俑者是流感感染,孩子最终病亡于其他核心脏器衰竭、回天乏术的病例仍偶有发生。有时候抢救回来了,但孩子的大脑功能却已严重受损。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预估,刚刚过去的2024-2025年流感季节的美国死亡病例在27000-130000例。

“当感染基数庞大时,重症、病亡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落到具体的家庭时,那就是100%。”这背后,是流感引发重症肺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潜在威胁从未消失。

前几个波次流感季 抢药热潮往往引发"神药"狂欢

当流感来袭,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购买对症治疗的药物。在没有专门针对流感病毒进行治疗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抗组胺药物来减少流涕、喷嚏这样的变态反应;可以通过降温药物来减少感染后高热可能带来的种种不适......彼时的流感药物,更多的作用是控制症状,让病程舒适一些。

在磷酸奥司他韦这一能够针对流感病毒进行抑制的药物问世后,这一药品及其不断迭代升级的抗病毒药物成了人们居家药箱中的常备药之一。

800x600_6870de3a73fdb.jpg?X-Amz-Content-



万一家庭药箱没有,那就在流感高峰季加价购买。药店的货架首当其冲。2023年那一波全国范围的流感疫情中,南都记者曾前往广州市多家大参林、海王星辰等知名连锁药房探店。“玛巴洛沙韦(商品名速服达,一款能快速起效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且能显著缩短流感病程的抗病毒药物)一到货就抢光!两三百块一盒照样断货。”

2025年初明星大S死于流感及其并发症事件披露时,正处于全国范围的冬春季流感高峰期。电商数据更触目惊心——甲流搜索量同比暴涨130%,速福达月销超10万件。

这种狂热还直接反映在药企财报上:

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2024年贡献了25.8亿元销售额,占公司总营收64%;玛巴洛沙韦在中国市场年增速达75%,成为其全球市场中最主要的单一市场;抗流感药整体市场规模从2024年的107亿元,预计三年后将膨胀至270亿元。和流感相关的抗病毒药物,正在成为不少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现金奶牛"。

更令人忧心的是药物滥用问题,有的人甚至会为“预防”流感而每天服用奥司他韦。这一原本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时,针对密接人员开展的预防性举措,被人为的延伸到了应对流感高发季的未发病普通人群。有调查显示,超30%购药者存在预防性用药行为,全然忽略说明书明确标注"仅获批用于治疗,未说明可预防"。而更深远的隐忧还在于,这种抗病毒药物滥用行为可能导致耐药问题的出现。

图片

一到流感季,各类流感药物的销量就会出现激增。

疫苗冷库里的残酷浪费,约四成流感疫苗被退回、销毁

与抢药盛况形成荒诞对比的,是堆积如山的废弃疫苗。

南都掌握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批签发8000万剂流感疫苗,实际接种仅5000万剂,近40%面临报废。金迪克生物年报显示,2022年销毁疫苗550万支;2024年预计销售退回20.87万支,实际正销毁9.15万支。

800x451_6870de37e79b3.jpg?X-Amz-Content-


800x451_6870de39ae7c8.jpg?X-Amz-Content-


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不足4%的中国,这种浪费已成行业顽疾。即便是在疫苗接种率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明显较高的经济发达省份广东,因当年度疫苗接种量达不到疫苗发货量而引发的退货、销毁数据同样令人震惊。某疫苗企业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成人流感疫苗退货率达6.4%,儿童疫苗退货率5.4%,较五年前增长27倍。而多家企业报表显示,超半数企业退货率在20%-35%之间,虽好于全国范围平均的40%销毁率,但每年亦造成了数以十万计流感疫苗的浪费。

"流感疫苗有效期仅1年,且每年毒株都会更新。"南都记者采访的多位公共卫生专家、免疫规划专家都一再强调,流感疫苗厂商需提前半年排产,生产的依据则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南北半球流感流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和流行趋势预判。一旦出现了当年度订货量未能全部接种出去,结局只能是退货,进行严密监管下的集中销毁。

"接种意识是一方面,重治疗、轻预防,刀子不割到肉上不知道疼,是导致流感疫苗接种率始终很难大有起色的关键。"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不具名的指出了流感疫苗浪费的两大症结,另一个症结就在于疫苗接种服务存在一定的短板。“规范的省市级疫苗接种点不少,但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适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的接种上。对于流感这一非免疫规划苗的推广,积极性不大。”

再就是疫苗接种,尤其是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受天气影响不小比如当前的羊城广州,室外温度三十七八°C,加上极高的气压,蒸笼式的湿度,没什么人愿意走出家门,去到哪怕几百米开外的疫苗接种点。

“针对婴幼儿、老年人群这样的特定流感高风险人群,接种服务能否更加多元一点,确保冷链需求、满足场所要求的前提下,能否尝试提供上门接种。”该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待到真的进入流感高峰季再接种疫苗,人群的聚集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卫生经济学的较量:百元疫苗减少数千元的治疗费用

都说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但在每年都要来一两个波次的流感面前,疫苗的经济性、有效性还有优势吗?

“关键在算清这笔健康经济账。”卫生经济学专家给出一组对比:接种疫苗,成本约100元/年,不能做到100%预防,但能大大降低(超过60%)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抢购抗病毒药物,单次花费超100-300元之间,且需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在做好明确预判的情况下,能够大大缩短流感病程,并降低重症风险。

“但囤药也存在囤药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判断自己的病情就是某型流感;也不是人人都能清晰掌握自己的血项检查数据和核酸数据,此时囤的抗病毒流感药物可能并不对症。”

再从抗流感治疗的成本上考量。

800x1067_6870dea192412.jpg?X-Amz-Content


800x887_6870dea0708b3.jpg?X-Amz-Content-


根据南都记者检索自2019年2月号国际病毒学杂志和2021年8月号中华医学杂志论文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流感住院患者人均经济负担高达25768元,为同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7倍,我国每年流感相关总经济负担高达400亿-1000亿元,约等于500辆复兴号高铁。如果将流感发生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加以平均,中位数在5000元上下,相当于50剂进口、国产流感疫苗的费用。

冷藏库外,整箱整箱的流感疫苗正被运往销毁点,因为注定销毁,此时的流感疫苗已经不用享受0-6摄氏度的冷链服务;而在各大药店、线上药房,年轻的父母仍在思索着是不是该购买一盒玛巴洛沙韦,如果没有的话,应该买国产还是进口的奥司他韦。胡丹丹教授在预防医学会的学术会议上展示的脑疝患儿CT片渐渐暗去,那句警示在屏幕上格外醒目:"这一切本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

当广东今夏流感小高峰的哨声即将吹响之际,那些囤满各色流感抗病毒药、对症药物的家庭药箱里,是否该给疫苗接种单留下一席之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