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面上线“粤医智影”,AI阅片系统走进全省基层医院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7-11 21:04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行业怎样落地?近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了第一批289个《“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涵盖了12个方面、44个应用场景。7月9日、10日,南都记者走访了广东多家医院,探访其中的部分应用实例。

图片

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内,医生在试用“粤医智影”系统。

AI辅助阅片,让基层医院阅片更准、更快

7月10日,广东省卫健委全面上线“粤医智影”系统。该系统是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基于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提供CT肺结节、骨密度CT影像、CT肺炎、CT肋骨骨折、DR肺结核、DR四肢骨折以及CT冠脉钙化积分共7类常见检查应用。医疗卫生机构将医学影像图片上传到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后,系统对医学影像图片进行智能分析、快速阅片,自动生成结构化辅助诊断报告,辅助医生发现与直观定位各类病灶,完成病灶的筛查,快速自动识别并标记多类型病灶。

据介绍,该系统上线后,已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的209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生通过现有的平台账号、密码直接登录使用;未注册平台账号的,由本医疗卫生机构的省远程医疗平台系统管理员生成本人账号、密码,完成用户角色配置后即可登录使用。

在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内,记者看到,一份由“粤医智影”系统生成的肺部CT诊断报告在2秒内跃然屏上。

“过去看一张肺部CT要30分钟,现在2秒出结果,准确率还更高”,和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陈春涛感慨,AI技术带来了颠覆性变化,“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让我们站在更高起点上服务患者”。

以肺结节筛查为例,系统对≤4mm结节的检出率达75%,准确率达95%。该院试用“粤医智影”系统约两个月,“粤医智影”系统有效提高了小结节的检出率。

地处粤北山区的和平县,医疗资源长期匮乏,通过“粤医智影”,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实现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患者叶先生在乡镇卫生院拍摄的胸部CT,经系统自动分析后,诊断结果实时同步至和平县人民医院,并由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过去要辗转3小时到县城检查,现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精准诊断。”

据介绍,该系统试运行期间,县域医共体内影像互认率从40%提升至92%,基层患者上转率下降35%,“AI打破了地理壁垒,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生成的报告仅为医疗人员提供诊疗辅助参考,不直接用于诊疗。

图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医生唐京华介绍自己如何使用AI智能工具。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大模型助手已被使用近9万次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AI技术已应用至诊疗全链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是放疗科医生,她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可将放疗疗程单位从“天”缩短至“分钟”,同时,让治疗更精准。

该中心牵头研发的"脑转移瘤MR图像辅助检测软件",已经推广至全国500多家医院使用。中心影像科主任谢传淼介绍,对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来说,是否有脑转移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有和没有,导向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而这个辅助检测软件,可以帮医生发现毫米级别的转移瘤,“只让医生自己判断的话,5毫米以下的结节可能有60%都会被漏掉”。

信息中心工程师冯晨阳介绍,医院于今年3月在内部系统嵌入了大模型助手,医生们已经累计使用了近9万次;医院还将AI平台和大数据开放给医生,让医生通过提示词来组建自己的AI智能工具,形成日常工作中特有的“智能小助理”,医护们已自建了110多个智能体工具。

“像一些经过多线治疗,反复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病人,他们的病历通常都是厚厚的一叠,我们对这类复杂病情患者开展MDT会诊时,以往需要花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来回顾他的病历,但现在,AI助手一两分钟就能提炼出病历要点”,结直肠科医生唐京华表示,在帮助医生审核医嘱、审核术前检查完整度、病历整理等方面,医院部署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开始发挥辅助作用。

对于人们担忧的“AI幻觉”问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信息中心主任李超锋介绍,医院技术部门主要通过三个手段解决,一是构建专业知识库,二是场景聚焦,三是思维链训练,“我们让AI聚焦到具体场景和要分析的内容,构建每个场景的专业思维过程,用院内大数据持续训练AI,让AI学会怎么思考”。

图片

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一名带教老师通过智能巡考机器人传回的画面与正在训练临床技能的医学生交流。

珠江医院:“AI 医疗智能体”串联各医疗场景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张鹏介绍,“AI 医疗智能体”成为串联各医疗场景的 “中枢系统”,比如,AI帮助进行检验检查报告的分析、历次报告的对比,辅助病历书写工作等。

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兰宇飞博士介绍,该院研发的SMART 互动式 AI 认知早筛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游戏来进行认知功能的初步评估,准确度90%以上,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高效低成本的大规模筛查,已经覆盖了广州36个社区及298家养老机构,“我们的目标是,摆脱传统化的纸质量表,缓解筛查的压力,以实现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

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田京展示了该院临床技能中心的巡考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这是该院人工智能赋能的医学技能资源 + 训练综合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平台以执业医师考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场景,基于超星汇雅大模型构建智能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智能化学习督导。

珠江医院在医用机器人领域成果丰硕。已建成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融合机器人与内窥镜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手术风险动态评估,配备高自由度机械臂提升手术安全性,内置仿真模块可训练医生操作技能;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凭借高精度影像融合与实时定位,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儿童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多种步行训练模式,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异常儿童的步行能力。

图片

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一名医学生通过智能巡考机器人传来的画面与带教老师交流。

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用上了AI来辅助临床诊疗

据广东省卫健委介绍,广东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应用人工智能开展临床辅助决策、医学影像诊断、手术规划、处方审核、病历生成、医疗文书质控、智能护理等应用场景,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

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之一,广东省为了丰富医疗健康数据供给,基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打造40个高价值语料库。依托省卫生健康数据中台,首批上架免疫规划、基本公卫、托育机构等154项高质量数据集。

同时,支持医疗机构在广州数据交易所完成健康医疗数据产品的资产凭证和知识产权“双登记”,释放数据价值,用于医学诊疗模型对疾病的诊断、预测、科学研究和模型训练。目前,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一批医疗机构已完成部分数据资产登记。

算力支撑方面,广东共建共享算力,加强算力调度,构建500P国产化人工智算力,对区域智算、通算资源的集中管理与高效调度体系,提供主流开源模型适配矩阵,用于大模型训练与推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粤卫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