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术中镇痛"到"全程舒适",中山一院解锁医疗新体验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07-22 17:45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麻醉不过就是医院的术中镇痛而已。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 "中山一院"),麻醉早已升级为 "精准调控" 的技术活:通过超声定位神经、精准阻滞疼痛信号,既能让患者术中无痛,又能让术后快速康复,甚至能解决带状疱疹、失眠焦虑等疾病问题。这种 "精准麻醉" 正悄悄改变着医疗体验,让 "舒适化医疗" 从口号变成现实。

“在精准医学时代,麻醉科已不再是辅助性科室,而是根基性学科。”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近日在“凝心聚力,共创麻醉学科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分享中,向记者表示,“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本源,而麻醉学科的现代化发展,正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安全感的关键所在。”

图片

麻醉能精准到 "一根脚趾头"

"之前听说病友在其他医院做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都得腰麻,术后好几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而我选择了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只麻一条腿,一下手术台就能喝水吃东西,恢复非常快。" 刚从中山一院出院的吴小姐(化名)提起手术体验,连说 "没想到"。

“患者的体验发生本质变化,背后是超声可视化技术给麻醉带来的’精准革命’。 这种精准在外科手术中尤为重要。麻醉不是随便打一针就完了,要根据手术切口的神经分布,在超声引导下做局部浸润麻醉。这样患者术后切口不疼,才能早下床,康复自然快。” 匡铭向记者介绍。

图片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

中山一院麻醉科冯霞主任补充说:"医疗可视化技术就像给麻醉 ' 装了导航 ',能精准找到需要阻滞的神经。过去麻醉靠"经验摸索",比如腰麻可能让两条腿都麻木,现在通过超声定位,能实现想麻哪里就麻哪里,可以只阻滞膝关节周围的神经,让患者术后既能活动,又感觉不到疼痛,甚至能精准到 "只麻一个脚趾头",最大限度减少对身体的干扰。”

图片

中山一院麻醉科冯霞主任

这种技术自信,更体现在对高难度手术的赋能上。匡铭在采访中提及,世界顶尖医院能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类高难度手术的患者4天出院,且无需放置引流管。 这背后正是以外科技术、术前MDT讨论和精准麻醉管理为核心的全流程管理能力的体现。 中山一院也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挑战技术极限,以精准麻醉为基石,让患者在经历重大手术后也能实现快速康复。

不止于手术,精准麻醉能解 "疼痛”、“失眠”难题"

“麻醉医生是离患者‘生命最近’的人。”冯霞表示,当患者陷入全麻状态,失去自主呼吸与意识时,麻醉医生就成了生命的守门人。

“麻醉是外科的起点,更是贯穿围术期的生命线。” 匡铭指出,如今,麻醉学科已从单纯的术中镇痛,拓展到覆盖术前评估、术中管理、术后康复的全流程医疗服务,麻醉学科正经历从 "手术幕后守护者" 到 "全周期健康管理主角" 的深刻变革。

图片

记者发现,精准麻醉的价值,远不止在手术台。在中山一院,麻醉科医生正用这项技术解决多种 "疼痛顽疾",让患者从 "痛不欲生" 到 "正常生活"。

带状疱疹是出了名的 "难治",疼痛非常剧烈,且治疗手段有限,现在麻醉科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了。麻醉科医生通过穿刺技术,结合可视化操作,将电极精准放置到相应节段,就能实现精准治疗。过去带状疱疹如果病情尚未达到需要放置电极的程度,还可以采用单根肋间神经阻滞止痛。

图片

更让人意外的是,精准麻醉还能帮着改善失眠焦虑。"现代人常熬夜、压力大,交感神经老 ' 紧绷 ' 着,容易失眠、焦虑。" 冯霞介绍,通过超声引导做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打断 "焦虑-失眠" 的恶性循环,帮助患者克服失眠。

麻醉评估门诊:为“舒适医疗”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

精准麻醉的 "精准",还体现在术前评估上。在中山一院的麻醉评估门诊,内镜或普通检查的不用二次挂号,拿着检查单就能直接找麻醉科医生 "量身定制" 方案,这让不少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少走了弯路。

在中山一院采访时,记者发现“麻醉评估门诊” 人头涌涌。这不禁让人纳闷:在传统认知里,手术麻醉不都是住院后,由麻醉医生到病床前问几个问题、签个字就完成了吗? 为什么要专门开设一个门诊,有这个必要吗?

图片

“这个必要性太大了,它来自于我们今天面对的病人已经越来越复杂。”面对记者的提问,冯霞解释道。她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挑战日益严峻,一项调查显示,如今超过七成的手术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这给手术安全带来挑战。冯霞举例说,一些患者服用的新药(如司美格鲁肽)若术前不及时停用,就可能在麻醉中导致致命的反流误吸风险 。因此,麻醉科医生必须将工作前移,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状态优化,让他们在最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

在中山一院,通过麻醉门诊与预住院制度衔接,患者可在入院前接受涵盖各个器官系统的精细化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检验检查等,涵盖了影响围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复杂病人,麻醉教授团队还会与内科等相关科室协作,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 。

图片

麻醉评估门诊是“舒适化医疗”理念落地的关键一环,但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对此,匡铭强调,将精准麻醉的理念融入“舒适化医疗”,并推广至全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他坦言,任何医疗模式的革新,都“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 ,尤其需要外科等临床科室在理念上达成共识。要在全院70多个科室中全面推行,短时间内存在困难,“有的科室接受新理念快,有的则慢。” 据匡铭介绍,目前这种全新的舒适化医疗诊疗模式正在多个科室逐步推行。对于未来的计划,他表示,这是一个需要通过项目实践、逐步完善流程的过程,目的是让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而非一蹴而就 。

图片

记者发现,如今,这种精准的舒适化医疗的理念正在广州的医疗机构慢慢普及。或许不久的将来,"手术不疼、恢复快" 会成为街坊看病的 "新常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唐紫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