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后被“确认已溺亡”,一名老师受伤。7月24日,上市公司中金黄金发布情况说明称将充分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实习过程中突发重大安全事故,并不能因此推导出后续对大学实习活动本身的某种谨小慎微与所谓全面收紧。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依然需要适当的路径。深究个案发生原因、优化实习安全预案,才是可取的态度。
当然,安全惨剧所暴露出的问题隐患,同样必须得到彻底的调查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据南都N视频报道,就在7月11日,涉事内蒙古矿业还明确要求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抽查等方式,“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尽责任、会防范、有准备”,而事发车间更是“定期组织开展车间内部自检自查和安全培训”。但即便如此,六人遇难的安全事故还是骤然发生。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抽查检查结果中曾有被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发现隐患9条、18条等内容。
排查归排查,排查、监管发现的问题并不必然与引发此番事故的原因挂钩。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25日,内蒙古矿业官方微信公众号曾称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起码对于个案调查而言,有必要查清楚彼时更换的格栅板是否就是此番导致事发的格栅板,更换的原因又为何。进一步的疑问还有,如果是更换不久的格栅板出了问题,其本身的承重究竟如何,而实习师生登台是否超过承重。倘若超重,又会否涉及实习参观安排细节存在安全防护不严的问题,如果参观人员体重在格栅板承重范围,那么涉事格栅板的质量也有必要进行检测核查……据南都N视频采访到的遇难者学长表示,其曾到过事发车间,认为“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可能板子会受不住”,事故发生前,现场是否有工作人员提出过相关疑问和必要干预?
事故的复盘必须按图索骥,问题的调查就得细之又细。这不是针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找茬挑刺,而是常态化安全排查过程中“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尽责任、会防范、有准备”必需的程序。既然事发的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且已经连续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其对生产环境与设备的安全排查也要经得起深究与复盘,这也是对企业后续生产安全的最牢靠保障。
足够惨痛的事故,令人悲恸的噩耗。六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在一次被要求“全员参与,与毕业要求挂钩”的实习中遇难,其所应得的不该只是流程化的“善后处置”,还必须有对事故原因的深入彻查。这是生者对逝者的责任,也是对良心的抚慰。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