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控糖”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血糖曲线的波动牵动年轻人的神经。不断有人贴出自己的血糖曲线,请网友分析是否跌入糖尿病前期。亲身测试某款零食汽水升糖情况的视频也热度颇高。焦虑背后,越来越多家庭正在面对措手不及的健康警告,一种被称作“生活方式病”的东西悄然扩大。
数据的反馈更为直观。每年全球有超过18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因为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所有传染病致死人数的总和。在中国,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也愈发增大,肥胖、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肥胖率也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这些“可预防疾病”的增多,与饮食结构、食品供应、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但在让每个人自己做出改变之外,公共政策还能做的更多。
在7月末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北京会议期间,Resolve to Save Lives 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主任费和平医生(Tom Frieden)到北京参会,并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这次采访不仅涉及卫生政策的技术细节,也谈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既然“预防比治疗更有效”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为什么出台限制不健康产品的政策仍然阻力颇多?
费和平曾经担任美国疾控中心主任,致力于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疾病控制工作。结束行政职务后,费和平开始带领一家非营利国际公共卫生组织,试图改善全球健康问题。他的团队聚焦高血压治疗、健康膳食和流行病预防,加速应对全球最致命的健康威胁,尝试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些工作伴随他的职业生涯。2002年-2009年担任纽约市卫生局局长期间,他推动了提高烟草税,且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他的政策对食品工业也影响甚广,纽约成为美国第一个全面禁用餐饮业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的城市,他还要求降低加工食品含盐量,并对高热量的汽水课以重税。
时至今日,不少政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吸纳并推荐给全球。今年,面对全球卫生筹资危机,世卫组织又提出“3 by35”倡议,号召各国对烟草、酒和含糖饮料征税,为健康工作扩充资金。显而易见,这些政策并不会被所有人的欢迎。生活方式的改变颇为漫长,这与个人习惯有关,也和不断推陈出新的营销风暴息息相关。费和平说,政府出台良好健康政策的效果,远比吩咐公众“怎么做”更为有效。
“如果有好的公共卫生政策,人们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说。
Resolve to Save Lives 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主任费和平医生。
南都对话:
“如果有好的公共卫生政策,人们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南都:预防疾病所需的投资,远小于治疗疾病的支出,这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识了。但很多国家的公共政策似乎更偏向鼓励个人健康生活方式,对限制不健康产业颇为审慎。在你看来原因是什么?若要实现健康目标,可以出台哪些政策?
费和平: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看看经济是如何激励的。对于一些团体而言,致病的因素是有利可图的。一些健康政策可能会被某些利益群体抵触和反对,比如,对烟酒以及含糖饮料等不健康产品加税就会有人反对,要求减少食品里的钠含量或者杜绝反式脂肪使用也会有人反对。
在全世界我们都会看到,政府习惯告诉公众必须要这样做,必须要那样做,但改变行为习惯并不容易,如果出台良好的健康政策,公众自然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而不必再三吩咐。在鼓励人们步行、骑单车、乘坐公共交通的同时,也应当帮助人们更易获得健康食品。这些服务应该是可及且免费的。如果有好的公共卫生政策,人们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举个例子,每年全球有超过18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因为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所有传染病致死人数的总和。我们正在支持各国减盐和消除反式脂肪,降低两大致命饮食风险因素,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了全球消除人造反式脂肪的倡议,预计可避免未来超过700万例死亡。
南都:公共卫生专家强调,国家应该限制不健康产业,因为这些产业造成的健康损失与医疗支出远大于税收贡献。但现在全球经济都比较紧张,政府可能更看中当下的税收现金流,而非长远获益,如何回应这种矛盾?
费和平:我们要全面看待经济影响。烟草行业经常强调自己的税收贡献,但吸烟也是很多疾病的第一大风险因素,“贡献”了大量医疗支出。我们不能把视线局限在某一个行业上,一些政策可能对某个领域、某个公司有负面影响,但对整体经济情况有积极影响,比如对不健康食品征税可以抑制消费的同时增加税收。负责任的政府不应该只关注一两个行业,而要关注社会的整体福利。
小红书上关于控糖的帖子。
对含糖饮料征税,对减少儿童肥胖非常有效
南都:在食品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公众与行业间似乎存在不小的“信息差”。比如,近期特朗普总统要求可口可乐改配方事件,使公众关注到大量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等甜味剂带来的危害。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行业透明度?有哪些举措?
费和平:市面上确实有很多错误或容易引发误导的信息。我要强调,无论使用蔗糖还是高果糖玉米糖浆都可能导致摄入过量糖分,对健康都有负面影响。类似的,烟草行业也曾推出自称减害或危害更小的细支烟等产品,但不论企业采用哪些营销话语,这些产品同样不利于健康。跳出企业的营销策路,我认为有几个政策值得推广:
第一个是对含糖饮料征税,对减少儿童肥胖非常有效,汽水的热量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只会导致肥胖。当然汽水行业肯定会反对这样的措施。
第二个政策的证据来自中国,我们应该提倡用富钾低钠盐代替传统食盐。
第三个是从拉丁美洲开始的,也是很振奋人心的一项政策,即强制的警示性食品正面标签,标明相关产品的不健康因素,比如含糖过高。我们发现这个政策非常有效,既改变了生产者的配方,也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哥伦比亚更进一步明确,如果标签显示该食品不利于健康,就要针对性征税,并禁止对婴幼儿出售,且不能用动画广告营销或在政府拥有的地方销售。
这引出第四个政策,所有由政府采购的食品都应该是健康的,且不健康食品不得在政府所有的场所销售。
南都:这些政策在很多国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推行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阻力甚至难产,如何支持政府做出这些决定?
费和平:我们需要找到倡导者,愿意为之发声的意见领袖。也可以在地方试点、示范政策效果,作为大面积推广的基础。每个国家都要找到自己的道路。
南都:如何支持和推动食品工业向更健康的方向转型?
费和平:鼓励食品行业使用富钾低钠盐,制定健康目标,包括制定具体的减盐、消除反式脂肪、减糖指标。同时,全世界的消费者,也包括中国的消费者,对价格都是很敏感的,价格的微小改变都会对消费行为有比较大影响。政府应该取消对不健康食品的补助,并且补贴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让更多人买得起吃的上。同时提供更多的健康信息,鼓励公众选择健康食品。
新型添加剂的影响尚不明确,但我们仍可以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南都:现在很多企业也在推出低糖、低盐、低热量产品回应市场的健康需求,比如几年前推出的一款无糖茶饮,如今销售额已经达到百亿规模。但也有专家警告,这些新产品也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健康界应该如何回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费和平: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们鼓励健康饮食的过程,是要给公众时间逐渐调一调味蕾的,减少对高糖、高盐等食品的渴望。有些新产品是比较健康的,比如使用富钾低钠盐替代了传统食盐,但我们也面临新型添加剂的问题。一些添加剂可能没有糖那么“坏”,但也不利于健康。历史上,就曾出现一些添加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最终证明有损健康,比如人造反式脂肪,最初被用于替代黄油或猪油制作油炸、烘焙、酱料等食品,但最新研究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因人造反式脂肪导致的冠心病。
现在市面上有三类食品我觉得需要关注:(1)添加钠的食品;(2)微型塑料;(3)可能影响内分泌的食品。“它们”的今天可能就是人造反式脂肪的昨天,现在已经有证据显示,达到某一个用量后,这些新型添加剂也是有负面影响的,但我们对这些添加剂的认识还很欠缺。所以公共卫生政策很重要,我们需要不断了解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健康,从而保护公众。现在网络上各种说法都有,但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证据支撑。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有六类做法肯定是有益的。第一是控制血压,最理想的就是收缩压(高压)<120 mmHg且舒张压(低压)<80 mmHg。第二是控制血脂,特别是胆固醇,越低越好。第三是足够的睡眠。第四是足够的活动,你可以多散步,这些都是免费的。第五是吃健康的东西,少盐、少糖、多钾、多蔬菜。第六是避免使用烟酒等有害健康的产品。坦白说,这六件事情都做到,你就更可能健康长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可能有风险的东西上时,往往忽略了这六件最有用的事。
南都:去年柳叶刀批评巴黎奥运会接受可口可乐赞助,是“虚伪的健康”。过去全球对烟草的限制曾经非常成功,食品领域有必要采取这种严格的政策吗?
费和平:可口可乐做这些赞助是有原因的,它会给你一种健康的错觉,这些推销是误导人的。但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不是要彻底禁止含糖饮料,但要给出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避免使我们身边所有便宜食品都是不健康的。我认为,如果一些公司和产品赚取利润是以健康为代价的,那政府就应该采取限制性措施。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