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一句话让本来就热议不断的个案体检纠纷再上热搜。日前,针对北京律师张晓玲所称在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能查出患癌风险一事,爱康国宾召开了媒体说明会。会上,该公司负责人张黎刚表示,“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据悉,爱康国宾方面就个案争议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得立案。
一场旨在回应“十年老客户体检却没查出患癌风险”的媒体说明会,却在个案情况给回应、做表态之余,跳到整个行业的高度来给公众辨析体检和看病的边界,过程不乏情绪化。而据《羊城晚报》报道,针对媒体如何处理“投诉平台上有近千条关于爱康国宾的投诉”的提问,相关直播更是一度中断。
企业负责人关于“几百块查出所有病”的表述,并不存在所谓概括不清的情况,体检与看病的边界也算不得什么高深的学问,对个案争议焦点的回应依然模糊不清,倒是把整个体检行业都拉来“陪绑”了。一场主动发起的“媒体说明会”,给自家甚至是整个行业引来更大的争议,很难说这算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置。
爱康国宾方面公布当事人张女士体检的部分报告,坚持其无误诊漏检和“假体检”,特别是针对2023年10月相关报告的表述、认定,双方存在较大争议。到底是当事人所称“钙化灶”和“高回声”,还是体检公司所说的“低回声”,原本公开相关完整报告便有结论,然而当事人一方反复重申希望公开相关部门、体检资料,体检机构则坚持需要当事人授权(而在媒体说明会上公布的部分体检报告,似乎也没有履行严格的授权程序)。并不困难的体检报告、资料出示,在看似已经有了合意的情况下,却依然处在耐人寻味的拉扯中。
作为新闻事件的体检纠纷,倒是有一个细节值得深究。那就是在体检报告出现相关指征的情况下,专业体检机构是否应当向体检者详尽阐述各种专业表述的具体含义,并给出进一步建议。目前看来,对此仅有体检者表述的相关情形:针对钙化灶的判定,“他所谓的专家给我打个比喻,你看这像手破了结痂,然后留下黑疤,这就叫钙化灶,你不用管”。对钙化灶进行“你不用管”的解读,是否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误导?爱康国宾对相关细节的回避态度,只能引发更多追问,因为这也让不少人回想起体检机构夸张的宣传营销,和某些并不专业的专家解读。
一场体检纠纷有当事方愿意寻求司法途径予以解决,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也要警惕有些社会纠纷处置过程中,作为危机应对一部分的“已起诉”可能别有深意:当事方试图通过“已起诉”来降低舆论热点即时讨论的声浪,或者借助传统观念里“谁起诉谁有理”的认知局限来引导舆论。
事实上,民事诉讼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再由法院依法审理和裁判的司法程序,在起诉环节并不存在“谁起诉谁有理”的情况,谁先起诉也并不必然代表最终的司法判断更倾向于哪一方,哪怕作为被告同样可以提起反诉。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双方拥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倒是在诉讼过程中,有明确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证据规则,司法机关也会根据最终呈堂的相关证据事实来依据法律法规作出专业判断。
作为新闻热点事件的体检纠纷,目前看来依然是各说各话的多个焦点问题,而在司法诉讼中则需要靠证据说话,否则就得承担败诉后果。从公众角度,也许不能“指望几百块钱查出所有的病”,但可以期待司法去定分止争。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