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民张冉看到本地一份涉及燃气 “三件套” 安装的文件,认为发文主体及相关强制性要求可能存在问题,便扫描了附近社区张贴的“二维码”,通过荆门市新上线的 “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一键提交了针对该文件的审查建议。
不仅如此,张冉还可实时通过平台追踪备案审查建议的办理进度,掌握办理结果。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底,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官网功能拓展,上线统一的 “荆门立法和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公众可以扫码提交审查建议,“指尖”纠错“红头文件”。
荆门立法和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
11个立法联系点设专属二维码,公民一键提交审查建议
因制定主体不同,规范性文件出现互相“打架”,违反上位法的问题并不鲜见,而备案审查的目的就要保证国家法制统一,保证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实施。
平台上线前,公民往往是通过向人大写信的渠道就违法的规范性文件提出备案审查建议。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俊峰介绍,荆门立法和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界面清爽直观,设置“一键查”“便捷提”“实时看”三大功能模块,公民可以直接对接荆门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各类文件随时可查、内容一目了然。若发现文件可能存在问题,点击“审查建议”即可在线提交,意见一键直达受理端。此外,审查建议从 “已接收”“处理中” 到 “已反馈” 的全流程进度透明可视,公民可及时掌握审查建议办理进展。
荆门市人大法制委主任李敦峰称,为方便市民就近参与,平台还设置了12个专属二维码,其中11个是设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各,每个联系点均配备支持单位,市民不仅能扫码提建议,还可就近获得联系点支持单位专家的专业指导,让建议更精准。此外,市人大常委会保留 1个总入口,确保城乡区域全覆盖。
“多级入口便于公民和其他组织就近提出审查建议,更重要的是发挥基层联系点‘前哨’作用 —— 对居民和其他组织的建议初步收集后,必要时协助对接支持单位获取专业指导,有效降低了公众监督‘红头文件’的专业门槛。”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秦飞雁介绍。
据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介绍,过去四年,公民和其他组织均通过信函提交备案审查建议,年均数量稳定在4至5件。而自今年6月底平台正式上线至7月底底,“荆门立法和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已累计收到审查建议20件,单月收集的审查建议数量超过去四年总和,拓宽公众参与备案审查渠道后,备案审查建议数量得以迅速提升。
秦飞雁表示,未来将通过委托第三方初步研究审查、与相关专工委联合审查、及时转送其他有权机关审查等方式妥善处理审查建议,既保证审查质量,又克服数量急增的挑战。
公民可实时追踪备案审查建议办理进展
如何确保公民提交的备案审查建议得到及时处理并反馈?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荆门立法和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构建起“提交-处理-反馈” 的完整闭环:市民提交备案审查建议后,可实时追踪建议处理的节点状态。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严格依照《湖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对每条建议进行登记,逐一研究、依法处理,并及时向建议人反馈结果。
秦飞雁介绍,在上线满月收到的 20 件建议中,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逐一登记、分类处置:对明显不成立的建议,依法终止审查并及时回复,既保证程序严谨,也保障公民知情权;对有一定理据、可能成立的审查建议,启动审查程序,目前在二维码平台显示“正在办理”。例如,针对市民提出的土地征收工作程序相关审查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在调研论证,并与文件制定机关沟通。
秦飞雁称,凭借 “扫码参与、指尖建言” 的便捷性,“荆门立法和备案审查意见征集平台” 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便捷发声、深度参与 “红头文件” 监督的新窗口。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