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啤酒一哥”百威英博交出了其亚太区域业务上半年的成绩单。
7月31日早间,百威英博在亚太地区上市主体百威亚太,披露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未经审计)。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收入、股东应占溢利和销量均出现下降,其中,股东应占溢利(归母净利润)为4.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9.41亿元),同比减少24.4%,与此同时,该公司上半年啤酒销量为436.3万千升,同比下跌6.1%。
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未经审计半年业绩披露后,百威亚太股价高开低走,盘中一度触及涨逾6.9%达到9.37港元/股,随后个股走低午盘开盘跳水,最终收盘录得8.26港元/股跌5.82%。
百威亚太部分半年报部分财务数据。(截图来源:公司公告)
整体业绩趋势来看,百威亚太相关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2024年上半年开始,百威亚太业绩基本“跌跌不休”,尤其归母净利润方面下跌幅度持续放大,去年同期百威亚太归母净利润录得5.41亿美元,同比前年下得5.91%,但是今年上半年该数据跌幅已放大至24.4%。
对于百威亚太业绩今年上半年的表现,百威亚太CEO及联席主席程衍俊表示,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因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持续疲弱而受到影响;在韩国,尽管行业表现疲弱,但公司在各渠道持续超越行业水平;另外,百威亚太在印度的增长动力持续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程衍俊接替杨克,成为百威亚太新任CEO,因此这份半年报也成为了“老掌门人”任内最后一期、以及“新掌门人”上任后的首份成绩单。
渠道动销受阻导致业绩不佳
上述财报中,百威亚太在华业务表现不佳,系该公司业绩双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在中国市场百威亚太主要布局价格带为10元及以上的高端及超高端产品,但最近几年随着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国内品牌高端化布局,以及嘉士伯等海外同行的“夹击”下,百威亚太在华市场受到较大挑战;另外,近两年消费者对啤酒趋于理性,并逐步下移到消费8元左右价格带的产品,这使得百威亚太的消费群出现了缩量。
除产品端受“夹击”和消费者流失外,传统优势渠道动销不畅系百威亚太业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百威亚太主要流通渠道是餐饮、夜场等即饮渠道,但受今年餐饮渠道持续弱复苏影响,以及今年5月“禁酒令”所带来的担忧情绪等,导致了百威相关产品未能贴合啤酒消费旺季释放“动能”。
有券商机构认为,渠道系百威亚太需要面对的核心挑战之一。海通国际研报认为,随着新CEO及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履新,百威亚太的组织架构与渠道策略正处于深度调整与磨合期,多个核心挑战亟待破局。其一是渠道转型压力。夜场渠道增长乏力,餐饮和家庭渠道拓展尚需时间;其二是管理效能提升。随着行业不断发展,传统分销体系与新兴渠道的融合成为趋势,终端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对运营灵活性和市场应变能力愈发关键。
遭遇“曾经不起眼”的同行挑战
相比百威亚太在华持续受挫,另一大国际啤酒巨头喜力在中国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现象。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喜力在日前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6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88.01亿元)、销量1164万千升、经营利润14.3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7.69亿元),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三项数据同比全部下滑。
不过,中国市场成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喜力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喜力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销量增长超过30%,这主要得益于喜力经典和喜力星银的出色市场表现;与此同时,红爵啤酒销量翻了一番,成为在华重要增长点。
在公布半年报后的业绩会上,今年6月新“接棒”喜力首席执行官 的Dolf van den Brink 表示,随着特许权使用费和利润分成贡献的扩大,中国市场对喜力业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另外,该公司相关高管还表示,在关键财务指标上,来自联营公司和合资企业的净利润(经调整后)有机增长了 3.7%,“这其中,中国的合作伙伴(华润啤酒)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喜力啤酒进入中国同样相对较早,但前期市场局限于华南部分地区,即使产品布局价格带与百威有直接竞争关系,但因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华表现“并不起眼”。
不过随着与华润啤酒的合作持续深入,喜力补充了华润啤酒高端产品的空白,同时背靠后者的渠道资源提升铺货率与能见度,市场份额正稳步增长,逐渐在高端啤酒市场站稳脚跟,成为百威在中国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布局即时零售“纠偏”战略方向
当然,面对在华竞争对手的崛起和挑战,百威亚太除了渠道布局外,在产品定位上也作出调整进行应对。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程衍俊在上任后基本延续了百威亚太年初提出的策略:即投入聚焦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前者是核心高端品牌,后者则是顺应消费价格下移的趋势,试图与重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渠道扩张策略取得进一步进展,随着非即饮消费场景的持续发展,公司专注在非即饮渠道内带动高端化。
具体动作布局上,百威今年加快非即饮渠道的高端化,其中包括商超、便利店、夫妻小店等线下业态,以及电商、O2O等线上业态。尤其在线上即时零售渠道,百威与美团、饿了么开展了合作,在618期间联合发放大额优惠券促销。
“2025年上半年,非即饮渠道带来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均取得增长。在我们旗舰品牌的带动下,在非即饮渠道内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占比已超越中餐厅渠道的对应占比。”程衍俊在财报中表示,将持续以专注的态度及严谨的执行力投资于我们的旗舰品牌,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并推动长期增长。
华创证券认为,百威亚太当前战略方向已纠偏,但次高档建设发力时点较晚,品牌影响力仍需一定培育时间,且非现饮渠道体系搭建也非一日之功,建议静待调整显效、经营企稳。
不过,从当前国内啤酒行业整体表现来看,啤酒龙头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挑战。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为1904.4万千升,同比下跌0.3%,这也意味着啤酒市场仍处于持续缩量阶段。
今年上半年啤酒行业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其他龙头企业又会有何表现?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