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第一季度起,南都·湾财社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及深圳国资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新媒体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测评,以阅读量为主要参考指标观察账号影响力,推出“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信息发布观察榜”。对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优秀传播案例进行提炼和分析,总结运营和传播经验,致力于促进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本月推出的是“2025年6月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信息发布观察榜”(简称“深圳国资新媒体信息观察榜”)。测评对象一共有31个深圳国企一级账号,以及23个深圳国资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微信公众号,合计54个账号。其中,31个深圳国企一级账号中,多家公司已上市。
国企一级账号新媒体数据整体下滑
头部企稳、尾部低迷
6月深圳国企一级账号相较于5月在数据表现上显著收缩。除个别账号有微弱增长,整体而论,阅读增量和文章增量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尾部账号增长乏力,持续低迷。
从文章总数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深圳巴士集团(72)、深圳能源(62)、深圳地铁(60);排名靠后的为特区建工集团(2)、深圳免税(0)。其中,深圳能源进入榜单前3位,且是前3位中发文量唯一增长的新媒体账号;深圳巴士集团虽为榜首,但其发文量减少四分之一。特发集团、特区建发集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相比上个月文章增量下浮明显,发稿量分别减少37篇、22篇、21篇。
从点赞量维度上看,排名靠前的依然为民生类账号,深圳地铁(3570)、深圳巴士集团(3254)、深圳燃气(2680)排名前三,相较于5月点赞总数大幅增长,振业阳光招采(8)、深圳资本集团(6)、深圳免税(0)排名靠后,仅为个位数。
从推荐量来看,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地铁、第壹人才分别以2433、974、387位列前3位,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振业阳光招采、深圳资本集团、深圳免税排名靠后,推荐量总数为个位数,分别为4、1、0、0。
上个月重点分析了深圳地铁、深圳市东部公交、深圳燃气新媒体账号的运营情况,本月将综合榜单排名,顺延分析另外两个面向市民群体的民生类账号:交通类账号深圳巴士集团、人才服务类账号第壹人才。通过同类型账号比较、整体内容及单篇文章内容分析、整体数据分析等方式,梳理其运营特点。
深圳巴士集团公众号分析
深圳巴士集团公众号定位为发布集团重大消息,宣传企业文化。与深圳市东部公交账号相比,二者虽然同样采用“通讯员供稿”方式,在公交营运信息、运营数据、节点性策划、企业信息等基础内容框架上相同,但深圳巴士集团账号对各类内容的数量分配更为均衡,各内容板块占比相对协调,整体呈现出多元且丰富的特点。丰富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与品牌传播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公众号的传播效能,在信息发布、文化传播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数据表现上来看,账号阅读量分布呈现出较鲜明规律:阅读量的波动与城市出行需求紧密相关,像节假日出游、大型商业活动时购物这类时段市民对公交线路调整等信息需求陡增,对应阅读量波峰。整体内容稳定在三个数值区间,分别在2500、1200、500 上下波动。
这种规律性波动,或许与公众号稳定的推文数量、系统的内容规划及相对固定的粉丝基数密切相关,体现了账号运营的连贯性。
从具体内容来看,6月份深圳巴士集团围绕多个重要节点展开了系统性内容运营:中高考、集团成立50周年、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筹备、禁毒月,构成了当月传播的亮点线索。其中,高考期间推出的系列创意高考运势签海报,以年轻化表达触达考生群体,较有传播亮点。
值得重点关注和借鉴的是深圳巴士集团成立50周年系统化传播。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传播主题,50周年品牌传播从2月份便启动持续运营,通过多层级内容矩阵展现发展积淀:主题 Logo 与口号的征集与发布在传递品牌发展愿景的同时,也形成了参与者和集团的内在互动,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份大众视角下的“品牌认知”。“深巴记忆” 老照片及老物件征集、“我与深巴的故事”系列连载,多维度构建品牌历史叙事。
颇具亮点的内容体现在创新性采用“月度主题投票”机制深化用户参与,4月份以“最怀念的公交线路”为核心,精选见证特区建设的“老牌线路”、承载城市温情的“人文线路”、串联地标风景的“旅游线路”及凝聚奋斗印记的 “劳模线路”邀请用户进行投票,引发公众对城市交通变迁的集体回忆。6月推出“十大最中意公交车型”投票,从老式柴油通道车、柴油绿顶小巴到混合动力双层巴士、纯电动大巴,借由车型迭代唤醒大众对城市发展的时代共鸣和自身奋斗史的回忆与感慨,相关文章评论区互动量显著攀升,实现了品牌传播与用户情感的深度联结。
整体而言,深圳巴士集团账号承担了关键的内容枢纽角色,通过有心意的内容设计将深巴发展、员工故事、线下展览事件融合一体,将企业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城市记忆,使品牌形象从“交通服务者”升级为“城市发展见证者”。相关内容的高互动量印证了传播效果,而这种效果又进一步反哺品牌价值——当用户在投票中回忆“老牌线路”与“自身岁月”时,实际上便完成了对“深巴50年=深圳城市记忆载体”的认知构建。
现实情况是很多账号仅仅将其作为信息发布平台,而忽视了考量用户需求,企业事件的用户意义。但其实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内在连接才应该是公众号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持续输出有价值、有温度、有意义的内容,将企业的发展积淀转化为用户的情感或理性认同,最终实现品牌资产的长效积累。
第壹人才公众号分析
综观6月份第壹人才公众号的整体情况,共发布文章44篇,包含了 16 篇人才服务(人才培养、行业资讯)类和 13 篇企业信息类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传递行业资讯和企业动态很有价值。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 15 篇企业(实习)招聘文章中,本企业招聘信息居多。
从数据维度看,账号6月整体阅读量表现平平,但单篇爆款呈现断层优势,文章《深圳人才集团求贤帖|薪资可议,尽我所能,如您所愿!》截至数据采集时段,最高阅读量为22119,呈现断层峰值。内容以文言文的方式结合历史典故发布求贤帖,获得了83条评论,263个点赞,1343次转发。除了招聘本身的吸引力,表现形式上通过“文化感+稀缺性表达”形成独特的记忆点,评论区对创意形式的集中肯定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另外两篇阅读量较高的文章分别为《樊登邀请您加入“人才书苑”,帆书携手深圳人才集团共建“书香引才”新范式》、《全国近200所“梦中情校”深圳集结!深圳高招会重磅来袭!》,前者借助公众对知名人物樊登的关注度,为合作事件赋予影响力,后者依托事件本身的信息价值(如高招会对考生、家长的实用性)吸引目标群体关注。
作为深圳人才集团官方账号,其核心意义是服务更广泛的人才与企业,目前本企业招聘信息占比较高的情况,或许可以进一步探讨:一方面,这类信息能让大家了解到集团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但另一方面,从公众号的整体内容生态和用户感知来看,若此类信息占比持续较高,可能会让部分用户觉得内容视角相对集中在集团内部,与“服务广大人才与企业”的用户潜在需求略有冲突。或许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内容结构,增加更多元化的行业服务内容,以更好地体现人才集团的平台价值和服务广度。
深圳国资上市公司发文量显著回落
头部阅读量集体下滑,尾部持续疲软
6月深圳国资上市公司公众号在发稿量、阅读量、互动量上均呈现 “头部收缩、尾部低迷”的特征。深特力、特发信息、深房集团在分别以73、32、28位列榜单前3位,但发稿量均出现负增长,特发信息发稿量减少57篇,深特力减少17篇,减量幅度突出。尾部账号表现持续低迷——深圳控股仅发1篇,英飞拓 Infinova、天音通信控股更是零发稿。
从阅读量总数来看,与5月相比本月深圳航空位于首位,中国平安紧跟其后,海能达位列第三,阅读总量分别为60895、58206、33146;但阅读量相比上月全部下滑,特别是中国平安减量17.3W,深圳航空和海能达分别下滑10137、1068。深圳控股(30)、英飞拓Infinov(0)、天音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排名后三。
从推荐量来看,中国平安、中集集团、深圳航空分别为581、189、135,位于榜单前3名。中新赛克、英飞拓Infinova、天音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零推荐量排名垫底。
从点赞量总数来看,中国平安、深圳航空、海能达点赞量分别为989、709、520,位于榜单前3名,深圳控股、英飞拓Infinova、天音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1、0、0排名后三位。
综上分析,由于账号属性、账号定位、用户定位不尽相同,数据只是一个维度,还需从“是否匹配自身定位”评估运营效果:对上市公司而言,若完成了信息披露、投资者沟通等核心目标,即使新媒体账号数据低迷也具备存在价值。对国企一级账号而言,虽然综观榜单会发现 “民生类账号扛旗、非民生类账号弱势” 的分化特点:交通、能源、人才服务等与市民生活关联紧密的账号,在发稿量、阅读量、互动量上均保持优势;而聚焦资本、建工等领域的账号,因内容受众较窄或运营投入不足,数据表现持续低迷。但“内容贴近性”与“运营系统性”是决定账号表现的核心因素,民生服务类账号需通过数据检验公众连接效果,专业领域账号则应侧重判断其是否高效完成了特定群体的信息传递与职能落地。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调研:程洋
出品: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观察课题组
执行:林南彬 周月 林燕德 刘桉仪(实习生)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