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公开维权,矛头直指大股东诸暨文盛汇。
近日,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致全体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内容直指大股东诸暨文盛汇存在严重问题:实缴出资仅占注册资本的22.8%,其承诺的8.5亿元投资逾期一年以上,经公司11次催缴仍不到位。与此同时,这家出资严重不足的股东却牢牢掌控着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的提名权,对公司实施全面控制。对此,汇源呼吁股东及债权人加入维权行动,并表示已经起诉诸暨文盛汇及上海文盛资产。
这场声明背后,是汇源果汁长久以来的治理困境与信任危机。此前,汇源果汁重整计划获批,最终,诸暨文盛汇高调接盘,承诺注资16亿元。然而,三年时间过去,承诺中的大部分资金成为“空头支票”,这不仅让汇源错失了宝贵的恢复时机,更将其拖入了更深的危机中,高达百亿的债务重组计划或因资金迟迟未到位而陷入停滞。
事件始末:
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承诺注资16亿未兑现
北京汇源就此将其告上法庭
2021年从港交所退市的汇源果汁宣布破产重整,2022年,北京市一中院裁定批准汇源重整计划,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注入16亿元资金。在官方公告中,文盛资产称“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和偿还小额债权,90%以上资金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升级和强化”。
2024年7月,A股上市公司国中水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间接收购北京汇源。国中水务称,自2022年起已先后三次受让文盛资产参与北京汇源重整设立的持股平台公司诸暨市文盛汇36.486%的股份,受让后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股份。
2025年5月,国中水务再发公告,拟终止对于汇源果汁的收购事项,由此将汇源果汁的“资本变局”推至舆论中心,彼时汇源果汁还发布声明称,网络上关于汇源果汁“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等多篇唱衰汇源果汁言论,均为不实信息。如今,汇源果汁一纸公开信,将其与大股东之间的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在公开信中,汇源果汁表示,北京汇源股东诸暨文盛汇已提议于8月11日召开北京汇源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鉴于该次股东会的部分提案可能直接影响各位转股债权人的利益,北京汇源提出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关于弥补亏损的方案、关于可能出现的分配不公、关于公司管理权的扭曲、紧迫需要的救济措施。其中透露了多个关键信息点。
首先,汇源果汁指出,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截至目前,尚有大多数债权人暂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由此将导致资本公积金额变化。汇源方面认为,若此时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即对暂未确定的资本公积进行了处置,等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了该等债权人的选择权。
另一关键信息在于,诸暨文盛汇承诺投资16亿元,但实缴仅占注册资本的22.8%,逾期金额达8.5亿元,且经11次催缴未果。汇源指出,诸暨文盛汇目前实际支付的投资款除由管理人支取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其余6.47亿余元资金(含利息及履约金)虽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北京汇源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未对北京汇源的现有利润有过任何贡献。因此,诸暨文盛汇不应按60%的比例享有股东权益。
这实际上指向的是汇源果汁的控制权问题。
汇源在公开信中提到,诸暨文盛汇在承诺投资16亿元的前提下取得了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绝对多数席位的提名权。但目前其实际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22.8125%,却仍然把控着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的提名权,由此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全面控制。
“目前,基于诸暨文盛汇未按约定完成投资义务的事实,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该起诉已被法院受理。但在诸暨文盛汇大比例控制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并提名总经理的情形下,其将有机会操控公司撤回对其提起的诉讼,以达到掩盖其出资不实的事实,并逃避其对公司应承担的违约及赔偿责任的目的。”汇源方面表示。
核心诉求:
汇源呼吁股东及债权人加入维权行动
目前仍有诸多债务风险
上述公开信中,汇源认为诸暨文盛汇的做法可能变相剥夺债权人选择权,因此已对大股东提起诉讼并被法院受理,这实际上向股东和债权人传递了关键的法律信号。
一是寻求股东及债权人认可,希望股东会认定诸暨文盛汇出资不实,限制其股东权利,进而争夺控制权。“诸暨文盛汇以外的其他股东有权且有必要立即采取行动,通过股东会决议确认诸暨文盛汇未实缴出资的事实及金额,并限制其就未实缴出资所对应的股权行使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表决权以及特殊的董监高提名权等股东权利。”汇源在公开信中指出。
二是呼吁股东及债权人同样通过法律手段维权,针对危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或决议,可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认定无效或撤销。
行业分析师认为,内部矛盾激化将直接影响汇源的经营与发展,控制权争夺若持续,日常决策与业务开展将走向混乱;更为关键的是,核心资金迟迟不到位,汇源的债务重整计划也无法持续推进,目前汇源仍有债务缠身。
据天眼查公示信息,北京汇源目前仍有6条被执行信息,被执行总额近26亿元。还有84条股权冻结信息及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及终本案件信息。
行业观察:
当治理失控遇上对手挤压
老牌果汁将何去何从?
“汇源与供应商、经销商本就因长期债务问题如履薄冰,此番大股东失信与内斗公开化,将进一步瓦解市场信心,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行业人士表示,汇源控制权争夺下的董事会与管理层对于核心业务的专注度会下降,战略摇摆、执行乏力于企业发展而言是大忌,在饮料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可能进一步错失行业调整的关键窗口期。
资料显示,汇源果汁成立于1992年,一度是国人心中的果汁代表品牌。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集资24亿美元,彼时创下了港交所当年最大规模 IPO纪录。然而,汇源果汁上市后并没有迎来新的高峰,反而一直停滞不前,最终无奈退市。在2022年宣布重整后,汇源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均有创新,也重新迎来销售增长。但与此同时,果汁行业已经迎来巨变。
在汇源深陷债务危机、发展停滞的时间里,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美汁源)、味全等巨头持续发力,一众新锐品牌也加速崛起,果汁市场进入红海厮杀阶段。面对竞争对手的 持续挤压,汇源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此外,近年来消费趋势快速变化,健康化、无糖化浪潮席卷行业,对于品牌的产品创新、渠道布局、市场营销等均提出新要求,而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成为汇源不断寻求新资本加入的重要原因。
此前,汇源还因商标“文字游戏”问题陷入舆论争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显示,除了“汇源”是商标以外,“汇源100%”“汇源NFC”均为注册商标名称,由此引发消费者不满。
如今,汇源公开指责大股东,无疑撕开了其表面重组之下的深层困境——大股东失信、治理机制失效、核心资金断流。当“空头支票”带来冲击,控制权争夺演变为公开混战,这家曾代表中国果汁行业辉煌的品牌,正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