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周期很长,与基金存续期“3+2”年等短期不匹配。目前虽逐步延长至“5+2”年,但仍难以充分匹配创新药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高特佳投资业务合伙人于庆贞博士在会上强调,结合创新药的长周期特点,需引入更多“长线资本”来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产业。
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军者,已明确提出“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的战略愿景。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产业链协同的挑战,系统性评估产业创新力、明确细分领域竞争优势、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8月8日,南方都市报正式启动“2025年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新力深调研”。此次深调研由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办公室担任指导单位。
在实现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征途中,资本与产业周期如何进行匹配?于庆贞博士分享了其观察,“‘双十定律’(即十年时间、十亿美元投入)是创新药研发的普遍规律”,高特佳投资业务合伙人于庆贞成功投资过若干创新药械。基于对行业的认识,他呼吁要引入“长线资本”,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基金与市场化资金一起,用“7+2”或“9+2”等符合创新药研发长周期的基金存续架构,来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产业。
在谈及最近在广州投资的项目,于庆贞则分享了关于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拨康视云的投资案例。“这家企业为什么打动我们?”他解释,关键在于其契合创业成功的三大核心要素:资本、政策和人才。“首先,最重要的是人才。创始人倪博士作为海归专家,拥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其公司最初在美国加州创立,专注于眼科小分子药物研发这一创新领域。”
他谈及,倪博士团队经过考察后发现广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选择在广州建立研发基地。在融资方面,公司在上市前累计融资达10亿元人民币。这基本符合创新药行业“双十定律”的特征。在美国通常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投入。“在中国市场环境下,1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规模基本能够支撑创新药项目的研发需求。”于庆贞认为。
产品的差异化是支撑其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在于庆贞看来非常关键。“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目前在美国发病率较高,而这一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则体现在可以针对翼状胬肉进行对症治疗,目前该疾病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于庆贞解释。
“如何来理解这种全球的竞争力?”于庆贞分析,当前很多热门靶点,竞争激烈,非常内卷,而该产品选择了细分差异化赛道,并且不同区域市场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拨康视云与参天制药BD授权合作,后者获得日韩及新马泰等东南亚市场权益,拨康视云与远大医药BD授权合作,后者获得授权远大医药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市场权益,而拨康视云保留了欧美市场权益。欧美市场因发病率较高,市场空间也很大。”
谈及如何评价项目的价值,尤其是项目处于早期阶段时,于庆贞则表示,“早期项目主要看创始人的背景和经历。“投资就是投人”,除了人的因素,在技术产品方面也要结合两个维度进行评估:一是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二是其差异化优势。尤为重要的是,该产品需要具备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根本属性。”
策划:李阳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黄海珊
执行:王诗琪 伍月明 叶可可 麦毓轩 刘哲 谢泽桦 宋耕洋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冯宙锋
摄像:蔡文茵 罗雪纯
设计:张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