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妈妈”团队20年:她们如何让一束光照进女童的生命

南都N视频APP · 察时局
原创2025-08-15 12:45

从困境家庭的女童,到师范学院数学专业的学生,再回到小学母校成为一名教师,新疆女孩阿迪拉·艾尔肯用了20年,而始终陪伴身边支持她的,是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检察官妈妈”。阿迪拉·艾尔肯说,“当我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她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命”。

阿迪拉·艾尔肯的经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检察院组建“检察官妈妈”团队,对女童开展爱心帮扶的一个缩影。20年来,“检察官妈妈”团队先后帮扶了拜城县康其镇墩艾日克村小学43名女童,有10名女童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近日,“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了解当地检察机关如何为困难女童提供物质支持及亲情陪伴。

图片

拜城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季红莉。

“她让我的人生闯进了一束光”

2006年,阿迪拉·艾尔肯在拜城县康其镇墩艾日克村小学读三年级,妈妈的一场大病让家里经济遇到困难,成绩优异的她陷入“至暗时刻”。此时,拜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找到她,成为她的“检察官妈妈”,给她带来了学习生活帮助及定期心理辅导。

在阿迪拉·艾尔肯眼里,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温柔,尤为爱笑,对待她就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一次周五放学之后,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把阿迪拉·艾尔肯带回家,周六还带着她与自己的女儿逛街,给了她妈妈般的温暖。

“节假日妈妈常买一些衣服、书本、铅笔来我家,询问我学习方面的困难,得知我上课不敢举手之后,她还鼓励我要大胆一点,相信自己。”阿迪拉·艾尔肯回忆。

图片

阿迪拉·艾尔肯。

在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持续帮助下,2015年阿迪拉·艾尔肯顺利进入和田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学习。2018年毕业后,她回到曾经就读的墩艾日克村小学,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

回忆起检察官妈妈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影响,阿迪拉·艾尔肯直言,“当我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她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命。”

在阿迪拉·艾尔肯看来,正是因为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对她的关爱和鼓励,才使她有勇气追寻小时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20年帮扶43名困境女童

阿迪拉·艾尔肯的经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检察院组建“检察官妈妈”团队,对女童开展爱心帮扶的一个缩影。

拜城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季红莉介绍,“检察官妈妈”团队于2005年5月组建。2005年,拜城县人民检察院在墩艾日克村开展帮扶工作时了解到,一些女童因为家庭困难、家庭变故等原因,形成敏感脆弱的性格,有的甚至旷课、辍学。为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该院成立“检察官妈妈”志愿服务团队,采取“一帮一”结对方式,由一名女检察官结对帮扶一名墩艾日克村小学困难女童,为她们提供物质支持、家庭教育、亲情陪伴等。

季红莉介绍,20年来,“检察官妈妈”团队先后帮扶了拜城县康其镇墩艾日克村小学43名女童,有10名女童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作出了各自的贡献。20年里,“检察官妈妈”团队因退休、调动、新进等原因人员有变化,成员也从成立之初的6名女检察官发展成如今的18名检察官。

“法的种子”

除对口帮扶拜城县康其镇墩艾日克村小学的女童们之外,“检察官妈妈”团队每年还为拜城县城区10所中小学1万多名师生开展法律宣讲、普法教育。

2019年5月,季红莉召集一批业务突出、热心公益的青年干警,成立“法的种子”志愿服务队。季红莉介绍,“法的种子”为“播种法律”之意。检察官是法律的播种者,把法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中,让其生根发芽,让孩子们从小知法、懂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懂得用法律维权,勇敢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自成立以来,拜城县“法的种子”志愿服务队以“检察官妈妈”的身份,已走进全县多所学校,开展活动100余场次。

墩艾日克村小学校长刘露认为,“检察官妈妈”团队在学校开展帮扶和普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改变,以保护隐私、远离毒品、防范校园欺凌等为主题的普法宣传,让学生潜移默化增强了法律意识。

“之前学生在课间打打闹闹,可能也会有同学受到欺负,也不知该怎么办,但现在他们会说,如果你再打我,我就要跟我的检察官妈妈说。”刘露表示。

“法的种子”也正在墩艾日克村小学学生古丽孜巴·拜克热的心里发芽,经过普法宣讲,她知道了何为隐私部位,也了解了如何更好保护自己。当被问及长大了想做什么职业,古丽孜巴·拜克热几乎没有犹豫,她语气坚定地说,“我想成为一名检察官或是律师”。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刘嫚 发自新疆阿克苏

编辑:潘珊菊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