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活史书”、听“活化石” 四地青少年沉浸式触摸边疆记忆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8-18 15:29
图片

8月17日,“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活动开启第二日的行程,到草湖项目区看军垦第一犁;在十二木卡姆传承地聆听“音乐活化石”;逛喀赞其街,看非遗工坊里的烟火与匠心……通过沉浸式触摸边疆记忆、邂逅非遗魅力,四地青少年们开启了全新的新疆探索之旅,让这段跨地域的青春交流在实地体验中愈发鲜活。

800x534_68a2b6a250765.jpg?X-Amz-Content-

800x489_68a2b8678231b.jpg?X-Amz-Content-

参观军垦第一犁馆,少年有感:

要用粤港澳先进技术带动新疆发展

行程的首站来到草湖项目区的军垦第一犁馆,作为镌刻新疆屯垦岁月的“活史书”,馆内泛着锈色的开荒铁锹、字迹工整的屯垦日记,搭配生动的场景复原展区,将三代兵团人“以锹为笔、以地为纸”的屯垦故事缓缓铺陈。

在展馆里,青少年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兵团人在戈壁滩上筑路、开荒、兴农的往事,从“一把铁锹拓荒原”的艰辛里,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很佩服!我们的前辈用这种工具开垦,当时应该是非常艰苦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杨赫威同学表示,这也激励同学们用深圳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去带动新疆一起发展。

“从以前落后的生产模式到现在的机械化农业生产,转变是非常之难的,这也让我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祖国边疆曾经艰苦的发展条件,同样震撼着来自澳门青少年团组的陈梓谦同学。他表示,此次参观学习让他想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随着讲解深入,现场讲解员任新农唱起了讲述南泥湾往事的歌曲片段,引发少年的热烈掌声。“我注意到了他的自豪感,他唱起来是坚定的。”陈梓谦同学表示,这也让他感受到了军人们的乐观与坚毅。

“看着那把陈旧的木犁,听着讲解员模仿他外公当年劳作时在田里哼唱的歌,脑海里是他们脚下无垠沙地,手中紧握犁耙,大伙卖力地唱着鼓劲的调子的模样,其中一句歌词深深戳中了我——‘耕完地,上前线’,印证了前一天在班超纪念馆里看到的一句话‘没有祖国的界碑,就没有今日新疆的牛羊’。”深圳市高级中学学生熊晓云坦言,在踏上这片热土之前,对于新疆知之甚少,只从古诗词与互联网中了解到,这里少数民族聚居,盛产香甜的瓜果,知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壮阔,如今身处于此,更深感“祖国强大,吾辈当自强”!

融入民族元素为祖国献礼

深圳与新疆少年共同创作歌曲

“你们都会弹乐器吗?”8月16日,交流团的同学们用完餐回到所住楼层,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张宸赫同学遇到了背着大包小包乐器的新疆团同学阿布杜外力·艾麦提江,一次邂逅,成了两地少年合创歌曲的序章。之后,他们回到阿布杜外力·艾麦提江的房间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唱起了歌。同频的律动,很快连接起这段跨越4000公里距离的友谊。

正是在此次文体交流活动的第一天,才华横溢的青少年们一拍即合,合作共创了一首歌曲,其中,张宸赫负责歌词和乐曲主体创作,阿布杜外力·艾麦提江负责创作歌曲的手鼓打击乐。

这首歌结合了新疆的民族乐器,同时融合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说唱元素,律动感强,充满青春与活动。

“让大湾区的海风浸润沙漠每寸戈壁,南部沿海飞到新疆,带来粤港澳的爱……这是一条横跨千里密不可分的纽带,把整个民族牵起,我们代表了友爱。”深圳学子在祖国西北亲身交流体验后写就的歌曲,在青少年们乘坐的大巴上小范围“试听”,就收到了一众好评。

“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10多年,我的音乐创作汲取了中西方不同的音乐风格,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就是新疆民族音乐。”一直以来,张宸赫同学都对新疆民族音乐中的器乐、唱腔等元素非常感兴趣,第一次来新疆他对这里更是充满好奇。

“这次是不可多得的文化交流机会,我认识了非常多新疆的好朋友,可以一起交流音乐开展创作。”这次到新疆来交流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张宸赫开展创作的欲望。“我们想把新疆的不同文化及音乐元素全部融合在一起,在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为祖国的民族大团结事业作出一些贡献。”张宸赫说。

8月17日下午,张宸赫在莎车木卡姆文化艺术中心欣赏到剧目式讲述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再次被新疆艺术魅力所震撼,也给了他新的灵感。

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用旋律记录生活的“音乐百科全书”。在有“十二木卡姆之乡”美誉的莎车县,青少年们开始探寻这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艺术瑰宝。在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依力哈木·热依木的带领下,青少年们进一步了解了十二木卡姆的诞生背景,并近距离观察了解木卡姆演奏乐器的制作细节与演奏风格,近距离与这项穿越千年的非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这场演出中既有乐器的交织,也有舞者的灵动身姿与歌声的共鸣,让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我们可以通过与时代接轨的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让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持续传承与发展。”张宸赫感慨道。

在新疆就是熟得快

广东与新疆姑娘互加微信成好友

谈学业,聊爱好,分享课余生活,经过一天的相处,来自深圳市高级中学的陈馨霏、熊晓云便和同行的新疆姑娘海迪且·牙库甫江与海迪且·吐尔洪成为好朋友,姑娘们还在旅途中互相添加了微信好友。

“同学们人都很好,和他们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障碍,他们对我们演奏的乐器也很感兴趣,维吾尔族的乐器有很多,我是学艾捷克的,它和小提琴有点像。”海迪且·牙库甫江表示,新疆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艺术氛围,有机会也欢迎粤港澳的同学去她家里看看。

陈馨霏、熊晓云对两位维吾尔族姑娘的能歌善舞表示羡慕,这次的新疆之行,她们带上了自己的拍摄设备,打算用镜头记录下这段美好时光,而海迪且·牙库甫江与海迪且·吐尔洪也出现在了她们镜头里,“回到深圳之后,我们会把这些素材整理好,最终剪成一个vlog”。

在交谈中,海迪且·牙库甫江表示,她正面临着高三的升学压力,为了考取心仪的大学,每天都很努力地在学习,“我想考去北京的民族大学,但是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很大,接下来的每一天需要更努力才可以”。

采写/摄影:南都“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报道组

编辑:谢粤蕾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