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冲量发卡到猛推分期:存量时代银行信用卡这步转型棋怎么下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8-25 18:45
图片

“刚收到银行推送的信用卡分期优惠券,这能直接抵扣利息吗?”近日,一位广东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提问引起不少网友讨论。

这张优惠券引起的讨论,恰好折射出当下信用卡分期市场的热度。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发现,进入近期消费旺季,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密集加码信用卡分期业务优惠推广。除了直接发放利息折扣券、还款立减金、交易返现等“直减类”优惠外,部分机构还进一步拓展场景,与汽车经销商、主流网购平台、旅行社等深度合作,推出针对购车、家电数码采购、出游等领域的专属分期方案,试图通过多维度优惠吸引用户。

多家银行发力信用卡分期优惠

从具体活动来看,本次银行信用卡分期推广呈现出覆盖面广、期数选择种类多、优惠形式多元的特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均针对性推出差异化方案,既覆盖通用分期场景,也瞄准特定消费需求。

例如,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8月24日发布的优惠信息显示,该行信用卡账单分期可享3.3折优惠,分期期数覆盖3期、6期及9期至36期,对应的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单利)分别为4.43%(3期)、4.75%(6期)、4.95%(9期)等,满足不同用户的还款周期需求。推文明确提及,本次活动主打“期限灵活、超优价格、操作简单”三大优势,旨在帮助持卡人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目标。

中国银行则选择以“权益赠送”吸引用户,推出信用卡现金分期送话费活动:持卡人办理现金分期后,可获赠30元话费。不过该活动设有明确门槛,仅限中国银行62开头的银联信用卡主卡持卡人参与,且分期金额需≥5000元、分期期数≥12期。城商行方面,南京银行推出信用卡分期随机减活动,用户最高可享50元立减优惠,进一步降低分期成本。

在单一分期优惠之外,“银行+场景”的合作模式也成为另一大亮点,多家银行联合消费平台、场景企业推出专属方案。例如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瞄准暑期出行热潮,与中旅旅行合作推出分期购活动,如通过提供“环球影城双人行”等专属旅行套餐,用户选择6期分期支付可享0息优惠,且订单实付金额满足条件还能叠加满减,最高再省50元。

此外,股份制银行也在细分场景发力,浦发银行信用卡针对“以旧换新”推出分期满减活动,用户可在国家补贴基础上额外享受银行优惠。还有中国银行与唯品会、农业银行及北部湾银行与京东、建设银行与宜家家居等组合,则覆盖了网购、家居消费等高频场景,通过“分期优惠+场景需求”的结合,进一步提升用户参与意愿。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银行发力信用卡分期业务,既是弥补收入缺口、吸引客户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政策,以分期促消费的体现。这一趋势反映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转型:即从追求发卡量的规模扩张转向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从依赖息差转向生态变现,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更注重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信用卡“精耕期”如何挖掘存量价值

与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火热加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国内信用卡发卡量已告别高速增长,甚至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与上季度相比减少600万张,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而较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11.4%,目前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近年来,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下降趋势明显。2024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货合一卡0.52张,同比下降3.7%。

信用卡发卡量持续下滑与互联网支付产品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信用支付类产品使用便捷且具备场景优势,对信用卡的使用造成冲击,加上信用卡产品趋于同质化、不良资产承压等。

信用卡数量的收缩,本质是行业从“跑马圈地”向“精耕存量”转型的直接体现。从银行端来看,此前多年的大规模发卡虽快速扩大了用户基数,但也带来了坏账率上升、用户活跃度低等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统计发现,2024年12家上市银行中,有超半数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升,其中6家国有行信用卡平均不良率超2%。

面对银行信用卡分期优惠“如火如荼”,有专家提醒消费者,参与信用卡分期活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别被“低利率”误导。很多优惠利率只针对短期分期,若选长期,实际成本可能会大幅增加。建议先算清真实借贷成本,避免冲动决策。二是仔细看分期协议。重点关注利率怎么算、会不会调整,逾期要罚多少钱,以及提前还款的规则。有些协议里,提前还款可能要收高额手续费或违约金,还会限制灵活还款。

对于银行为何要发力“分期”业务,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银行现金分期业务主要增加手续费收入,“短期内业务量的增长可能带来整体收入的增加。其次也可以提升信用卡客户活跃度与黏性,筛选和沉淀优质客群。”

王蓬博指出,企业客户和人才客户往往是银行重点关注和争夺的优质客户群体,通常具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较好的信用状况,违约风险相对较低,提供优惠的利率还可以增强银行与这些客户的合作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带来更多的综合业务需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信用卡“新”知:探索卡业新趋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