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规模创新高!这场比赛获奖项目落地深圳可获政策红利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8-27 12:17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来自各地高等学府的178名优秀青年齐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2025年第十五届“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决赛中进行思维碰撞。本届挑战赛不仅参赛规模创近年来新高,还增设了国际赛道,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共探学术前沿的桥梁。作为国内数学建模领域的重要平台,“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多年来已“孵化”出不少优秀人才及项目落地深圳,与深圳一同成长、一起创新。

图片

参赛规模创新高

还增设国际赛道

8月25日上午,2025年第十五届“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决赛开幕式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

南都记者现场获悉,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单位为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承办单位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市尚龙数学技术与交叉学科产业化研发中心。开幕式由“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副秘书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授张晔主持。

当前,深圳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迫切需要数学建模这样的基础能力提供支撑。本届“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吸引了全国228所高校的热烈响应,共有约3267支队伍、合计6828名参赛者踊跃参与,决赛于8月25日至27日开展,参赛规模创近年来新高。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兴中在致辞中表示,45年来,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书写了从边陲小镇到创新都市的传奇;而“深圳杯”自创办以来,便始终以这份“闯劲”为底色,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宗旨,一步步成长为国内数学建模领域的重要平台。

“我们见证了千余名青年学子用数学思维破解现实难题的智慧光芒,也见证了团队协作中迸发出来的创新力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和章介绍,该校已连续五年承办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五年来始终致力于为全国学子构建一个兼具专业性和成长性的舞台。不仅如此,本届挑战赛还新增设了国际赛道,邀请到一支俄罗斯队伍参加决赛,这不仅是赛事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也为中外青年学者搭建了跨文化交流、共探学术前沿的桥梁。

图片

鼓励参赛获奖项目落地龙岗

创业最高可获200万元扶持

开幕式上,汕头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郝志峰,广东省数学会理事长姚正安,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王其如,分享了关于挑战赛的感悟、见解与祝福。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谢金星带来了以“行为运筹学建模”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谢金星呼吁,希望前来参赛的青年学者们通过“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了解深圳、认识深圳,从而在深圳创业、发展,与深圳一同成长、一起创新。

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龙岗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林逸涛表示,比赛当中的获奖项目将录入龙岗区创新人才库项目名录;若获奖项目未来在龙岗落地,还将会得到5万元资金支持。

林逸涛诚挚邀请参赛者深度感知龙岗创新生态,他介绍,龙岗区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提供“阶梯式”场地支持:从“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乃至“一层楼”,最长可享2年免租支持;对于来龙岗实习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生,发放价值666元的青年人才礼包,涵盖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项福利;对优质创业项目,龙岗区构建了"全链条"的支持体系,从研发启动、空间保障、人才住房到融资对接等,最高可提供200万元综合扶持。

记者从“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获悉,如今已有不少在“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及项目落地深圳,得到了创业资金扶持、企业场地补贴、入职就业专项补贴、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等政策红利。

命题紧跟时代、产业发展

更指向人工智能时代教改

据悉,本届赛事延续了“学科交叉、实践导向”的特色,既为大家提供展示数学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的舞台,也鼓励大家关注工程、信息、生物医药等深圳重点发展领域的真实课题。

图片

在本届赛事的四个赛题中:A题聚焦“芯片热弹性物理参数估计”,针对芯片集成度提升导致的电子元件在电路板上密集排列问题;B题聚焦解决摄像机等色彩捕捉设备与LED显示屏等显示设备间因色彩处理差异导致的颜色失真问题;C题聚焦我国“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的现实需求,针对其发电出力波动性、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的挑战;D题聚焦多人犯罪案件中混合DNA物证的分析,研究如何准确识别贡献者人数、混合比例及对应基因型这一关键问题。

图片

在初赛阶段,参赛者们提交了1478份富有创意和深度的论文。经过严谨评审,68支队伍获得进入决赛答辩环节的资格。入围决赛答辩的参赛队根据“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组织委员会命题专家给出的修改建议完成论文修改。经统计,出席决赛答辩的赛队为53支,参与决赛的人数为178人。决赛邀请了19位专家,其中包括12位评委以及7位来自协会和企业的专家。

“深圳杯” 数学建模挑战赛组委会委员、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教授刘康生介绍,该比赛命题始终与时代发展、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命题方式以问题需求为导向,题目设计具备高度开放性,且本届比赛命题尤其考验参赛者在复杂情境中面向真实需求的问题拆解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熟练应用能力和系统化思维。参赛者通过团队协作、跨学科知识整合完成解决方案,最终的优质成果将反哺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时代,数学课该怎么上?”作为“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专家代表,郝志峰教授认为,该赛事的举办实践在更深层次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为何"的根本命题。通过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教学素材,赛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学习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理解技术的人文意涵。这种"技术向善"的教育哲学,不仅重构了数学课程的教学边界,更彰显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责任担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童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