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现在我能清楚说话,也能好好吃饭了!”在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一位86岁的藏族奶奶戴上新的数字化全口义齿后,激动地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广医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吴哲教授团队献上洁白的哈达。
近日,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吴哲教授率领团队赴林芝开展为期一周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培训与临床帮扶,用专业技术为雪域高原的口腔健康事业注入“穗力量”。
在广医口腔医院党委与林芝市人民医院党委的共同推动下,此次帮扶形成“培训+诊疗+物资”的闭环模式:理论培训夯实基础,临床实操提升技能,物资捐赠保障后续服务,助力林芝口腔医疗实现从“依赖外援”到“自主服务”的转变。
培训阶段,吴哲教授团队将帮扶从“人才派驻”升级为“技术体系输出”,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示、手把手指导的“三位一体”模式,系统讲解全口义齿规范化制作流程,从印模制取、颌位关系确定到排牙技术,逐一拆解关键环节,并针对临床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课后互动中,当地医生围绕复杂病例提问,吴哲教授进行答疑,切实破解了基层诊疗的“卡脖子”难题。
在临床诊疗环节,广医口腔医院专家团队为两名藏族患者免费制作了义齿。一位86岁藏族奶奶因全口牙缺失,长期无法正常进食、说话,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吴哲教授团队决定为她进行当地首例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通过数字化扫描获取口腔数据,线上传输至加工厂远程协作,仅用5天就完成了传统工艺需数周的修复流程。
除了公益诊疗,团队还深入临床一线参与疑难病例会诊,通过“边诊边教”的方式,帮助当地医生在实操中掌握数字化修复技术,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为确保先进技术能在林芝长期落地,团队还捐赠了一批义齿制作材料、专业耗材与诊疗设备。吴哲教授表示:“我们不仅要带来短期的诊疗服务,更要留下能持续服务百姓的技术与设备。”
早在2024年9月,广医口腔医院选派骨干医生陈俊常驻林芝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他带领当地医护团队从零起步开展口腔种植技术,至今已顺利完成150余例种植手术,成功填补了区域内口腔种植诊疗的空白。2025年6月,广医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张清彬、党委副书记刘凤屏率7人团队再赴林芝,与林芝市人民医院正式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此举以党建为纽带,推动援藏帮扶从“短期支援”迈向“长期共建”,为当地口腔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如今,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由广医口腔医院帮扶建立的诊疗流程已常态化运行,数字化修复技术也逐步开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戴萱
通讯员:郭千千 黄超仪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