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都车展开幕日邂逅七夕,注定会有特殊的意义。
2025年成都车展,见证了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风起云涌,潮涨潮退。一边,超过20家品牌缺席本次车展,一半以上是豪华品牌,超豪品牌更是集体缺席;另一边,比亚迪、长安、奇瑞等头部品牌,几乎都以“包馆”形式进驻。这与只剩BBA的豪华品牌参展名单,形成鲜明对比。
自主品牌三强“包馆”登场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内A级车展,从2025年成都车展的展位图中看出,自主品牌已经不仅仅是占据C位那么简单,几大头部车企纷纷包馆,更体现出中国市场各自的地位变化。
2025年1-7月,“销冠”比亚迪累计销售249万辆;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超164万辆;奇瑞累计销量达148万辆,并成为首个出口突破5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今年累计销量为133万辆。
比亚迪、奇瑞与长安汽车三大巨头,纷纷以包馆展示豪横登场。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腾势、仰望集体在9号馆亮相,现场还设置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展示区以及兆瓦闪充功能展示区。“新长安”包下的是10号馆,旗下五大品牌长安、福特、深蓝、长安马自达、阿维塔纷纷亮相,并各自有新产品发布。奇瑞汽车则是5号馆主人,奇瑞、星途、纵横、ICAR、捷途五大品牌均出现在现场。
销量的强势,无疑成为这几家头部车企有高调的底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7月,全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087.3万辆,同比增长24.4%,销量占有率为68.6%,较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
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60.4万辆,同比增长21.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1%,比上年同期提升3.8%。相比之下,跨国品牌中,上月除了本身基数较低的法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日系、德系、美系和韩系的销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称,自主车企一方面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另一方面在高端车市场取得突破,接下来将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的基盘持续扩大。
超20个品牌缺席,豪华品牌占一半
风水轮流转。
近年国内众多A级车展上,跨国品牌开始逐渐成为配角。越来越多的超豪华品牌,更不愿意当背景板,相继宣布“不玩了”。在本次成都车展上,20家以上“缺席”品牌名单中,有一半以上是豪华品牌,包括保时捷、劳斯莱斯、宾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莲花跑车等一众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本次车展。尤其是保时捷,这家多次在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车展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参展的积极分子,这次终于也宣布不硬撑了。不仅如此,这次雷克萨斯、捷尼赛思、捷豹路虎、英菲尼迪等二线豪华品牌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参展商名单中。
缺席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销量表现不佳,是一个绕不开的理由。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豪华车零售量为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豪华品牌零售份额为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超豪华市场整体下滑趋势更严重,多家产品价格均在100万以上的超豪华品牌销量同比跌幅都在20%以上。今年7月20日起,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更将进一步影响到这一细分市场的销量表现。
而在销量、利润都不比往年的背景下,投入是否与产出成正比,更成为了车企考虑的重点。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参加一次国内A级车展,豪华品牌搭台布展投入需耗资数千万元。投入巨大的同时,能带来的有效线索转化率,却低于预期。这也使到这些品牌的营销策略出现转变。对于超豪华品牌而言,私密品鉴试驾会、高端俱乐部活动等定制化体验,无疑更精准瞄准目标消费群体,同时也能够更有效维系高净值客户。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耗费巨资在车展上“刷存在感”,显然已非最优解。
市场格局重塑趋势更明显
自主品牌头部车企的喧器,与超豪华品牌们的隐形,已经重新搭建起国内A级车展的舞台。相信这种“冰火两重天”这种现象,也将持续出现在未来的国内A级车展上。
首先,整体市场格局被重塑。中国自主品牌凭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本土化优势,使到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认可度。不仅白抢夺了大量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用户,甚至开始入侵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
其次,新生代消费者的偏好也出现了明显转变,这从小米品牌的爆火程度就看得出来。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吸引他们购车的不再是品牌光环,而是车辆的智能化体验、新能源技术以及性价比,甚至是同一层级圈子、热门社交平台里面最火的品牌及产品关注度。无可否认,跨国品牌在这些方面,并不能响应国内市场的最新需求。
同时,车企的营销方式也会更趋精准和多元化。比如,线下精准体验与线上数字营销的结合会成为主流。车企会根据自身品牌特性和目标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触达方式。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摄影: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