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县级高中,是县域内基础教育的“龙头”。立足我国办学地域跨度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国情,基础教育要再上台阶,“强县中”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南都记者获悉,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
李强指出,要加快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补齐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短板,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同时科学优化资源配置,适应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趋势办学,前瞻布局、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
建设好县域普通高中,关系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分析指出,此次国常会部署将县中振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事实上,这并非中央层面首次围绕“强县中”的统筹部署。早在今年3月,中办、国办就曾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专门提到要“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并特别强调要“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在国家部署的有力强音之外,一些地方县中振兴的实践探索也早有珠玉在前。
县域高中的振兴之路,首先从硬件改善开始。以甘肃省为例,从2023年开始,该省已连续两年把“强县中”摆在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首,不断健全完善县域高中发展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投入保障持续加强。仅2024年,当地市县两级就投入配套资金4亿元,重点支持20所县级高中扩优提质。包括新建、改扩建校舍28万平方米,建成智慧校园应用平台80个、智慧课堂(直播课堂)94间等。
甘肃省教育厅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甘肃投入省级统筹专项资金26.3亿元,集中财力支持县级高中由“薄弱”走向“优质”,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实验高中占比达43.7%。
硬件改善只是第一步,教师队伍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引擎”。南都N视频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2024年,前述20所县中共聘请市级以上名校长3名,引进骨干教师285名,比上年增加86%。宏观上师资队伍的提振改善数据同样喜人。近5年来,甘肃共补充近2600名高中教师,其中,国家公费师范生1407名、省级公费师范生400名,有效解决了县级高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此外,本次国常会振兴县中的相关部署中,还着重强调要“实施教育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仍以甘肃省为例,如今,借助数字网络技术,“双师课堂”在甘肃的县级高中已成为常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甘肃大力促进“一网一中心一平台”建设,省市县校四级联通,全面推进全域全员全过程智慧教育平台应用,高中教师应用率超95%、学生参与率达100%。此外,甘肃还遴选了72所省级示范高中结对帮扶136所县中,形成以优带弱、整体提质新模式,办学活力持续增强。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效果初显:甘肃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达80%,重点扶助的20所县中招生人数比上年增加4248名;县级高中“多点开花”,呈现出均衡化发展的态势;课题立项和市级以上论文发表数量、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优良率、学生毕业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留在本地就读,县域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从硬件改善到师资强化,从数字对接到管理创新,从生源流失到回流逆转,甘肃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县中振兴之路。
县中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投入和系统推进。伴随国常会此次部署,“县中振兴”这项关乎教育公平和国家未来的系统工程,正在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以甘肃“强县中”样本为代表的先行探索经验,有望在全国多点开花,深入推广。随着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的全面推开,越来越多的县城学子将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