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国家疾控局官网公布新一届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并同步更新了工作章程。这是2017年该委员会成立以来,官方首次系统性披露其成员信息。据称,本届委员会由来自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病原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学、疫苗学、免疫学、免疫预防实践等相关领域的30位专家组成,任期3年。
疫苗作为公共产品进入政府采购项目时,既要满足安全有效等核心指标,也要平衡财政、供需等各方诉求。也因此,该领域的公共政策非常强调基于科学研究证据作出独立决策。这种情况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承担了专业“把关人”的任务。
此前,专家咨询委员会曾经参与批准部分议题(如调整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等),也因证据不足否决了一些议题,这使得部分业内人士很看好这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决策模式。
不过,2017年首届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其人员名单、会议议程等一直未有详细披露。除部分专家在个人简历中写入相关履历的情况,外界很难一窥全貌。另据第一财经报道,虽然章程规定委员会三年一换届,但其成员自2017年起至今尚未发生实际轮换。今次国家疾控局官网发文,是该委员会首次系统公开其人员名单,被认为“透明度”有所提高。
新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共30人,较此前增加2人。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担任,他是生物制品与生物药学专家,主要从事生物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新冠疫情期间曾担纲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副主任委员分别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和厦门大学,委员则来自多所高校、中疾控和地方疾控、药审中心、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机构。
根据新版《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 30 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领域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病原微生物学、疫苗学、临床医学(儿科及儿童保健、传染病、全科、内科等)、免疫学、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学、免疫预防实践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为新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直属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也有人员出现在委员会中,入选专家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福昌。一直以来,除了专业技术问题,国家免疫规划能否纳入新疫苗的一个讨论重点就是国家财力能否承担购买费用。
事实上,中国已经多年未在国家免疫规划中纳入新疫苗了,近些年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优化接种方案等方面。考虑到争取财政资金的难度,近几年业内也在讨论调整免疫规划的筹资模式,通过引入更多出资方,减少对财政的依赖和负担。而从短期看,出生人口减少使调整存量资金也成为可行的思路。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曾在一次行业学术会议上透露,未来的一个方向是动态调整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按照统筹规划、动态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化。“我们准备做一个五年规划,”他称,未来目标是,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逐步纳入需要纳入的疫苗。
沈洪兵展示的PPT显示,WHO推荐所有国家纳入免疫规划10种疫苗,中国有四种未纳入(Hib、PCV、HPV、轮状病毒疫苗)。英美等为代表发达国家,普遍应用联合疫苗(如四联、五联、六联)及更优工艺(如多糖结合疫苗),而我国使用疫苗以单苗为主、工艺也有待升级。英美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广泛,包括青少年、成人、一些特殊人群,疫苗种类更加丰富,而我国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缺乏适用于成人特别是孕妇、老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
外界期待,此次专家委员会换届会是更新国家免疫规划的新契机。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消息,在公布新委员会成员名单当日,委员会同步召开了全体会议。新一届委员对相关议题进行了审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有关司负责同志,新一届委员及技术工作组有关专家参会。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