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2024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执业药师注销注册30994人,相比2023年(19088人)增长超62%。大批执业药师被注销注册,此现象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多地开始核查医院公职人员,其中,“为药店出租证件”是此次核查的重点之一;还有的地区借大数据模型比对注册数据与社保数据,查处大批“挂证”药师。
药师“挂证”现象有多离谱?有关部门的数据可作参考,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师“挂证”等情况开展核查的公告》,涉及24个省份、23997家定点零售药店、9563名药师。相对而言,宏观数据可能尚不能体现核查之严厉和问题之普遍,有关个案更足以说明问题。媒体报道提到的极端操作是:有293名药师“挂证”超过10家机构,6名挂证机构超百家,其中一名药师疑似在湖南9个城市198家机构“挂证”。
被注销的执业药师大部分是在药店“挂证”,那么,为何会出现“挂证”这种现象?这首先要从监管要求说起,《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定点零售药店应至少配备1名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或具有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药师,且注册地在该定点零售药店所在地。驻店药师应在职在岗,不得挂名、兼职,营业时间内必须有药师提供药学服务,保障参保人员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上述规定显然有其必要性,医药行业直接关系到生老病死,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药店配药师大有裨益,理由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执业药师具备药学专业知识,能审核处方合理性、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避免用药错误;执业药师可防止非处方药滥用,确保药品合规性,保障消费者权益;执业药师提供用药指导、剂量调整等个性化服务,尤其在慢性病、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用药中发挥关键作用。
出于用药安全,定点零售药店配置药师这样的规定可谓在情理之中,那么,药店为何热衷让药师“挂证”?原因大概有二:首先是现实中消费者的专业咨询需求未必强烈,除了部分群体比如老年人群体,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多,可能咨询药师的需求相对多一些。还有就是,拿着处方去药店买药,这种需求也相对有限,总的来说,药店面对的主流需求还是用药风险较低的消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药店为了降低人力支出,不愿意配置全职的执业药师,而站在药师的角度看,若去药店就业,岗位吸引力也不足。这两种原因导致药店经常放着药师的名牌,但消费者不见其人,提供咨询服务的往往是销售人员。
药店铤而走险,通过“挂证”的方式满足监管要求。与这种乱象相对应,药店近年来发展迅速,门店遍地开花,药店的监管环境越来越好,能卖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尤其对于非处方药,消费者购买的种类、数量和频次的限制都在放松,不少地方还探索将药店部分药品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有的地方在药店还能买到集采药品。如此种种,皆说明零售药店在医疗服务、药品流通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角色越重要,防范风险的必要性就越高,如果任由药师“挂证”现象野蛮生长,不排除未来某个时候出现用药事故。监管部门整治药师“挂证”乱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药店需要通过完善举措满足合规要求,这对于药师从业群体无疑是一个重要事件,越来越多的药师进驻药店,为此药店可能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执业药师这个群体或许也面临新的机遇。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