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央企首次“科技大秀”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品牌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汽车
原创2025-09-06 16:00

9月5日,在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和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 “ 新长安 · 新安全——天枢智能 ” 。 这也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 以 “ 新央企 ” 身份举行的首场技术发布会。

上半年超四成召回涉及软件缺陷,安全风险出现演变

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发布会上表示,安全风险随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演变。传统硬件风险正向复杂的软件系统风险转移,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超40%的召回涉及软件缺陷,逐步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风险维度也从“车”本身,逐渐演进为“人车交互”的系统性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超70%的辅助驾驶用户存在“没有及时响应系统要求”的情况。  

朱华荣称,长安汽车搭建起一个 “ 眼明 - 脑灵 - 腿快 ” 的关键核心技术平台, 主要围绕驾驶辅助、 座舱、 底盘三个领域, 重点围绕智能出行“新安全”。

天枢智能品牌围绕“新安全”打造

而当天正式发布的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也是长安2. 4万工程研发团队,花五年时间打造而成。长安汽车将安全理念从传统狭义的物理防护,逐步扩展为涵盖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等的“泛安全 ” 体系, 最终形成了 “新长安·新安全 —— 天枢智能” 品牌。

图片

据介绍,长安汽车通过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多模态AI大模型、分布式电驱、线控底盘等62项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驾驶辅助、座舱、 底盘三大领域,实现96个功能场景, 其中8项为行业首发。

驾驶辅助安全层面,长安自主研发了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可对风险场景的实时识别,像老司机一样预判性驾驶,还具有主动的人车交互,快速不停地训练迭代; 而交互式领航辅助,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可以像人一样“读懂”环境,例如开启窄道通行的辅助驾驶,可以顺利通过拥堵的窄巷、胡同行车全程实现“动口不动手”。

在人驾安全层面,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出击 ” 。如面对“黑夜 + 远光灯 + 行人横穿”的高危场景,“天枢智能”通过黑夜逆光AEB 技术穿透眩光,比人眼早两秒刹停;而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消失的前车 ” ,增强型AES技术可在0. 1秒内精准协同转向与扭矩分配,即便120km/h时速下也保持稳定。此外,还能适应多种场景的主动安全,如防误踩紧急制动、 泊车防磕、主动加速防追尾等。 

图片

长安汽车的天枢底盘,通过三向六域等技术, 打造 “ 识险、避险、脱险”三大能力。 例如,行业首发的轮胎全状态监控功能, 以及针对磕碰引起的电池过热, 开发弹性波AI识别技术,精准可定位到25毫米。 针对雨天湿滑路面,可有效减少打滑幅度超60%。而且,行业首创的主动横风稳定系统,即使面对十级横风,车速120km/h下,车身偏移仅为0. 4米。 此外,首搭分布式电驱,实现了 225km/h极速下爆胎不失控, 避险车速指标居行业前列。

同时, 长安汽车宣布同步横向拓展科技生态, 针对飞行汽车、机器人领域的进展,再次列出了时间表。例如,2026年力争实现首款载飞行汽车产品发布, 2028年实现量产交付,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2035年构建低空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